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修身、齐家和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等方方面面。古代著名家族的家训至今令人称道,如《诫子书》《朱子家训》《范氏家训》等,一些家训也成为当代人们口口相传的格言警句,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业精于勤荒于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

『嵊州市“华堂杯—临羲之家训·书百家家规”全民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金庭镇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华堂杯—临羲之家训·书百家家规”全民书法大赛,从即日起至2015年6月15日开展书法作品征集。[详情点击]

金庭王氏家训
    敬宗睦族,敦厚退让,积善余庆,执事有恪,厥功为懋。
裘氏家训
    传家以孝义为本,处族以仁让为先
钱氏家训
    勤俭为本,忠厚传家;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信交朋友,惠普相邻。
孙氏家训
     忠君上,孝父母,和兄弟,正夫道,谨闺门,严教子,端品行,勤耕作,尚读书。
周氏家训
     勤俭节约,与人为善
李氏家规家训
     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恤孤寡,戒唆讼;安生理,勿非为;忌毒染,慎嫁娶;勉诵读,重交游;谨丧祭,远酗酒;出异教,省自身。
马氏家训
     敬祖宗,孝父母,睦兄弟,谨夫妇,和妯娌,教子女。
向氏家训
     事亲之道顺其意,夫妇之道敬如宾,睦族之道互帮衬,交友之道重信义,持家之道惟勤俭。
施氏家训
     忠信为爱国之本,孝义为兴族之本,礼智为处世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本,清正为立德之本。
陈氏家训
     色乃刮骨钢刀,酒乃穿肠毒药,烟乃无形杀手,赌乃拆家魔王。
多仁茹氏家规六条
     崇祀以敦孝思,孝悌以肃家风,睦族以念同宗,耕读以务本业,赈济以活贫穷,婚嫁以选良家。
范氏家训十则
     耕读、教子、安分、贸易、交接、嫁娶、慎真、追元、修身、谨训。
范氏戒律十条
     不孝不悌,不公不法,游手好闲,恣情嫖赌,拖欠国税,结盟拜会,酗酒打架,倡优棣卒,结交坏人,灭伦犯众。
何氏家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
黄氏家训八则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处事远小人,修身戒恼怒。
黄氏训词八条
     父母恩,深似海,终生大孝。同根生,莫相煎,团结共勉。慎婚姻,重品德,咸宜配择。共楼居,休猜忌,宽仁慈厚。早读书,晚习作,恒可医愚。严教子,莫宠溺,礼教可风。为人善,不势欺,天必佑之。能受苦,志远大,吃亏何妨。
刘氏家训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持家之本,读书兴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吕氏家训
     忠厚传家远,诗书启后长;箕裘锦勿替,门第潮增光。
上碧溪袁氏族训
     笃孝思,敦友爱,序尊卑,肃闺阃,慎婚嫁,正继嗣,联情分,通赒恤,戒游惰,禁赌博,拯急难,息争论。
沈氏家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唐氏家训
     孝父母,和兄弟,睦宗亲,慎婚配,谨祭祀,正人伦,务本业,敬贤能,禁烟毒,莫非为。
汪氏家训
     尊祖敬宗,孝顺父母;友悌敬长,善亲睦邻;崇文尚武,隆师重道;训导子孙,慈善为本;礼义为行,戒讼欺凌;严禁嫖赌,恤孤助贫。
喻氏家规
     敬尊长,正心术,端人品,勤读书,谨交友,尊师长,笃勤俭。
章氏家训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嫖与赌;败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马鞍桥赵氏家训
     耕读传承,勤俭持家;和亲睦邻,遵纪守法。
郑氏家规
     家长总领一家大小之务,凡事令子弟分掌,然须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其下有事,亦须咨禀而行,不得私与。
长桥郑氏家训
     耕读传家,达者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
会稽郑氏家训
     诚实、守信,不贪小、不妄大。
石氏家训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为艰。居身质朴,教子有方,严于执子,莫惯子学。
张氏家训
     继承祖德,忠效国家,勤为职业,孝敬父母,雍和兄弟。
张氏百忍歌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忍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珏芝张氏家族家训——九训
     致身报国,尽孝父母,兄弟相亲,朋友诚信,宗族睦亲,赈恤孤疾,教化子孙,持家俭朴。
珏芝张氏家族家训——九戒
     纵子为恶,宗族不和,轻听谗言,争讼诉词,赌博淫奢,溺女狎妓,刻薄待下。
董氏家训
     救奢必于俭约,拯滑无若敦厚。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勿为不当之为,勿欲不良之欲。
徐氏家训
     孝悌忠信,仁爱和平,遵纪守法,科学发展,合作共赢。修身养性乃为根基,善良正直为人性之本。
俞氏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集思广益出高见,不耻下问长智慧。
郭氏家训
     孝父母,友兄弟,亲宗族,训子孙,慎婚姻。
楼氏家训
     诗书门第,儒学传家。
庞氏家训
     夫济家之道,端在修身。
花田高氏“十诫”祖训
     一戒偷盗打劫,二戒嫖娼赌博,三戒打架斗殴,四戒酗酒闹事,五戒游手好闲,六戒荒废学业,七戒兄弟不恭,八戒妯娌不睦,九戒夫妻不忠,十诫子女不孝。
王明堂金氏“八德”祖训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乃人之八德,当明之,信之,守之。
金庭单氏家训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金庭竺氏家训
     莫贪意外之财,莫做不义之人。
唐氏家训
     尊敬师长,团结互爱,勤俭节约,诚实守信。
商氏家训
     学习是人之根本。做人要做好根本的事,就是学习。
尹氏家训
     历代盛名,源远华宗。
始宁吴氏家训
     重孝悌、重修身、务本业、尚读书。
顾氏新家训
     淡泊处世,清白传家。热忱待人,至诚交友。
莫氏新家训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
包氏新家训
     清白为人,认真做事。
《增广贤文》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
     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续小儿语》
     要求子孝,先孝爷娘。
《增广贤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赠广贤文》
     百善孝为先。
《增广贤文》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
     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
     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治家格言》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增广贤文》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增广贤文》
     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增广贤文》
     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陈毅《示儿女》诗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增广贤文》
     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治家格言》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增广贤文》
     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家诫要言》
     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
《家诫要言》
     俭以养廉。
《增广贤文》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增广贤文》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增广贤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
     心口如一,童叟无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增广贤文》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增广贤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陈毅《示儿女》诗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增广贤文》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增广贤文》
     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增广贤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增广贤文》
     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增广贤文》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增广贤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增广贤文》
     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治家格言》
     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治家格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治家格言》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治家格言》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诫要言》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家诫要言》
     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增文贤文》
     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增文贤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增文贤文》
     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增文贤文》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增文贤文》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