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嵊县志》(修订本)校补举隅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朱刚 2015年06月09日16:40:11 

  2007年出版的《嵊县志》(修订本),是在1989年版《嵊县志》原本基础上的修订,并增补了一些应入志而被遗漏的大事、要事,编撰人员付出了心血,取得不少成果。笔者在阅读、学习县志修订本的过程中,发现仍有个别资料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新的史料被不断发现,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本文以史料为依据以作校补。

  1、历代嵊县志记载,嵊州县名更迭为:“西汉置剡县;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尽忠县;东汉初复原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升置嵊州,八年废嵊州,复置剡县。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改赡县。”(详见县志修订本第一编•第一章•历史沿革,第51页);(另见第13页大事记)

  2006年,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征集到一方唐代砖刻墓志铭--《唐故高府君墓志铭并序》,出土于剡湖街道漩泽村高清塘。墓志记载:“府君,即公之长子也,享年三十有七。咸通二年正月一日,终于婺州东阳县石室乡崇化坊之旅舍。以当年三月四日,窆于越州赡县游谢乡。买朱成地建莹,礼也。”咸通二年即公元861年。据墓志,此年剡县已改赡县,将剡县改名赡县历史提前了至少47年。可补方志缺漏。

  2、“唐时,县设乡、里。辖40乡:崇信、筮节、灵山、金庭、忠节、孝节、孝嘉、崇仁、永富、崇安、富顺、清化、罗松、剡源、升平、仁德、方山、礼义、桃源、积善、继锦、开元、长乐、太平、康乐、游谢、灵芝、新昌、永寿、石顺、昌化、像明、遵德、石城、五山、丰乐、彩烟、善政、安仁、守义。……宋熙宁三年(1070)行保甲法,始置都,领于乡;改里曰保,领于都。元丰八年(1085)废都、保,复置乡、里;附县治地为坊,廓外以乡统里。嘉泰《会稽志》载:县辖27乡,133里。”(县志修订本第56页)

  1982年,嵊县毫石乡大岩坂村(今属甘霖镇苍岩)出土一方唐代墓志--《唐故云骑尉吕公夫人周氏墓志铭》。墓主周氏病逝于唐永贞元年(805)九月十日,“是年十二月七日袝葬于礼让乡新亭里小汙村陶燕山,迩先父之茔,礼也。”历代嵊县志无“礼让乡新亭里小汙村”之记载,据墓志可补嵊州建置史之阙。表明唐时有“礼让乡”、“新亭里”乡里之名。

  上世纪80年代嵊县济渡村米厂发现宋参知政事李光所撰《宋故黄府君墓志铭》一方。墓志记载墓主黄褒卒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即以其年六月甲申葬于孝家乡金庭之原”。考宋嘉泰《会稽志》(1201年成书)及《剡录》(1214年成书)载县辖27乡,有“孝嘉乡”之名,而墓志年代为绍兴元年(1131年),铭文中的“孝家乡”之名早于前者,应是孝嘉乡之前身,未见于旧志。故此宋代墓志所载“孝家乡”之乡名可补嵊州建置史之阙。

  3、第十二编(人大政府政协)第二章(政府)第一节(民国政府--历任民国政府知事、县长)(见县志修订本第344-345页)

  检阅民国期间《申报》刊载新闻,其中有涉及任职嵊县知事、县长的人事资料。个别人员在县志修订本中未录,可参考补充。

  ①1921年11月12日《申报》第12版刊载:“萧山县民韩顺康为继承纠葛案,该县庄知事违法舞弊,倒填月日,呈准司法部令行到浙,饬查具覆。昨已委派前嵊县知事宋化春,驰往澈查。”按此记载,宋化春曾担任嵊县知事一职。

  ②民国16年(1927)4月11日,时任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会长余华龙,由浙江省政务委员通过委任为嵊县县长。(见1927年4月12日《申报》第15版)同年5月9日召开的浙省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民政厅长马叙伦提出嵊县县长余华龙调省遗缺,以原任县长吴光委任。(见1927年5月14日《申报》第9版)

  ③县长一栏中录有“徐震方”一人,缺籍贯情况。查民国十七年间《浙江民政月刊》(附录)“浙省各县县长任免调迁及介绍人一览表(民国十七年四月份至八月份)”,录有嵊县县长“徐震芳”之名。另查民国时期罗源历任县长名录有“徐震芳”之名,备注籍贯为“浙江金华”。

  ④民国17年(1928)4月13日浙江省政府委任吴嵎为嵊县县长,原县长徐震芳调任诸暨县县长。(见1928年4月14日《申报》第8版)另按县志修订本记载,此年5月起,黄真民任嵊县县长。又据1928年5月8日《申报》记载:“浙省政府会议纪:浙江省政府委员会昨开第一百十二次省务会议。……嵊县县长吴嵎辞职照准,遗缺以黄真民接充。”

  4、第十四编(军事)第二节(反清讨袁):“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光复会张伯岐等因遭清政府缉捕避回廿八都村。清政府侦悉后,派哨官李逢春率兵围捕。张率众设伏于村口,当清军近村时出击,杀死李逢春和士兵两名,清军败回。”(县志修订本第380页);(另见第19页大事记)

  查光绪三十三年《申报》(1907年6月30日04版,该日农历五月二十)有《绍兴:匪党拒捕戕官骇闻》一则新闻:“嵊县乡民聚众闹事,已略志前报。兹得该处确实消息,嵊县西乡著名痞棍文高,平日无恶不作,党羽颇众。十二日,提标练军哨弁李逢春探悉该棍在西乡廿八都地方藏匿,带兵往捕。文高竟率领同党在张氏宗祠内开枪拒捕。李弁中弹坠马,匪等立枭其首并剁为肉泥。各勇丁见势不佳,随即折回。闻受伤者亦颇不少云。”

  另据1907年7月29日12版《绍兴:嵊县张匪供词》新闻:“(农历五月)初十日,裘文高等上富顺山上分发洋枪刀棍,众人推举裘为头目,推张岳云为元帅,用洋布做旗帜。于十一日傍午时候入西乡廿八都张氏祠堂,准备次日攻打鸭舍坂警察团防。……不料蒙案下会同军官来拿。裘文高等在祠堂内听见炮声,谓官兵来了,喝令齐心抵敌,大家赶出呐喊。见立哨官骑马带兵来村,裘文高、张岳云、张南月(即张伯岐)、陈阿桂、王金灿、相正耀、张朱老、裘阿标、黄太苗,俱一齐开枪,把李哨官轰伤……用刀把李哨官乱砍身死。……轰伤营勇两名,并用刀乱砍毙命。”

  上述两则《申报》刊载新闻可相互印证,均说明裘文高、张伯岐等击杀哨官李逢春时间是在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即1907年6月22日。县志修订本记载的七月杀李逢春之事,时间上稍有误差。据此校正。

  5、第十七编(教育)第二章(普通教育)第三节(初级中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嵊县县立中学堂创办,堂址设在原县学。”(县志修订本第446页);(另见第18页大事记)

  关于嵊县县立中学堂创办时间,《嵊县教育志》及《嵊县志》等均记载为1905年。依据的是《马逢伯自传》所言:“十二岁(1901)读经史,十六岁(1905)入嵊县中学堂,二十岁毕业。”(见《嵊县文史资料•第5辑•辛亥革命史料专辑》)

  而据《嵊县剡山小学校史(1906--1984)》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剡山私立高等小学堂创办。……1909年冬,首届毕业生有马志援等十人。”马志援,即马逢伯。志援为其字。显示马逢伯1909年毕业于剡山高等小学堂,而非嵊县中学堂。

  又据光绪三十三年《申报》(1907年4月21日第11版)明确记载:“(批准给戳改设中学)绍兴:嵊县秦肇北日前拟以城中官立高等小学改设中学,通详到省,当奉支学司批示。云:详查该县各学生程度年各不同,则学堂亦宜层递而上,庶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该县境内高等小学堂既已徧设,将来毕业自难执一格以相绳。所请将城中高等小学改为中学堂,自系为毕业诸生预筹升学起见。核查所呈章程,甚属周妥,应准照办。至应用戳记,中学堂规模较大,文牍往来在在必须,应即照准。由学务公所缮就式样、字数,颁发刊刻,照送行用。以昭信守。”可见,1907年嵊县县令秦家穆(号肇北)将要求改设嵊县中学堂的报告提交到省,并得到上述批复,于此年始遵照办理。此外,《浙江教育官报》曾刊登有光绪三十三年浙江省普通学堂统计表,记载嵊县有中学堂一所。此与《申报》上刊登的批复一致,可相互印证。故《嵊县志》(修订本)及《嵊县教育志》等记载的嵊县县立中学堂创办时间(1905)有误,当在1907年始批准改设。

  6、第二十编(越剧)第五章(艺人)第三节(其他越剧工作者)(县志修订本第530页)

  此章节(其他越剧工作者),可补王桂老、童大炮二人。据民国《梵天庐丛录》(卷十七)《的笃戏》记载:“民国二年(1913),嵊西童家村有王桂老、童大炮者,将所歌各曲,编排戏文,登台试演。淫情浪态,过于花鼓戏。”《梵天庐丛录》作者柴小梵(1893~1936),名萼,又名紫芳。浙江慈溪人。此书积10年之功而成,共37卷,56万余字,1926年由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线装,18册。出版后大受欢迎,10年间重版4次。内容为明清遗闻掌故。王揖唐在序中评述此书:“凡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莫不兼收博取,巨细靡遗。衡其体例,盖与潘永因之《宋稗类钞》、朗瑛之《七修类稿》等书相近……要自与今之芜杂剽窃、苟以欺世者不同。”郑逸梅赞许此书为民国笔记中难得之作。

  “王桂老、童大炮”者,未见县志及越剧类书籍记录。按《梵天庐丛录》所言,二人在民国初期从事越剧编剧工作。可作补充。

  7、第二十一编(卫生)第一章(医疗)第二节(医生)“中医:暨阳(今江苏江阴)人徐守愚,徙嵊县定居,精内科,著有《医案梦记》二卷。”(嵊县志修订本第537页)

  考徐守愚所著《医案梦记》。前有自序,末署:“同治七年岁次戊辰仲夏之吉浣江聊尔居士徐守愚识于剡城西仓寓舍之醉月处”。浣江,又名浣浦、浣渚、浣纱溪,是浦阳江流经诸暨市城关镇河段的名称,江畔有浣纱石,传为当年西施浣纱处,江由此而得名。《医案梦记》又有光绪二十一年暨阳吴忠怀序,言“我乡守愚先生好通诗文楷法,皆有程式,中年以后旁通歧黄,以医学流寓于剡,辄随手活人,至今犹称道勿衰。”吴忠怀,字澄甫,号亮公,诸暨人。光绪元年乙亥(1875)恩科举人,有文名。辑有《经策通纂》,并倡办翊忠公学。此二依据可证实徐守愚为诸暨籍无疑。徐氏早年从儒,约三十四岁时步入医门。虽为诸暨人,却长期在外行医,行医地主要在嵊县、新昌一带。县志修订本注徐守愚为江苏江阴人当误。

  8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一章(人物传略)周喦(1893~1953)。(县志修订本第639页)

  民国八十一年出版的台湾《嵊讯》(第九期)有“周碞将军专辑”,内附蒋中正民国五十一年三月“周碞传”题字;另有王希刚撰“周碞将军小史”等数篇传记资料,名均作“碞”字。应以“周碞”为确。

  9、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一章(人物传略)邢契莘。“民国五年(1916)秋回国。”(县志修订本第639页)

  据1916年8月4日《申报》第10版《本埠新闻演讲通俗教育及军事教育》报道记载:“江苏省教育会附设小学教员暑期补习学校于八月二日晚八时请沪江大学校长董景安君演讲通俗教育。……由留美新回国之邢契莘君演讲西国军事教育,并以幻灯映演各国舰队炮台飞机等影片。……”同日《申报》第11版有《最近欧美回沪学生表》,有“邢契莘”之名。按上记载,邢氏回国当在1916年8月2日之前。1916年立秋在8月8日,则邢氏回国时间以“民国五年(1916)夏”为确。

  10、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一章(人物传略):宋希尚。“1921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去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瑞士等国考察水利建设。……宋撰有《欧美水利调查录》、《黄河堵口实录》等20余种著作。”(县志修订本第655-656页)

  据宋希尚自撰《河上人语》记载,其于民国十年奉派赴美,考察水利,由沪启程。“旅美读书一年,幸得白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实习半年,调查考察美国河海筑港、市政道路等工程亦半年有余。……遂决定于十二年秋由美赴欧……故白朗大学毕业后,入康乃耳大学暑假学校,课余之暇,即读阅欧洲水利工程各种报告,加以研究。……九月十九日,离倚色佳(康乃耳)。赴纽约城,筹备赴欧之事;沿途参观纽约运河……”至民国十二年(1923)十二月底,宋希尚已船渡地中海及印度洋。后经苏黎士运河返回。民国十三年新春已在国内。可知宋希尚完成白郎大学工学硕士的时间非民国十三年,应在这之前。故县志修订本记载的192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时间上有误差。

  11、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二章(人物表)第一节(历代知名人物):姚镛。“事迹简介:……著有《雪篷集》。”(县志修订本第660页);(另见第717页《杂录》著述数目)

  民国《嵊县志》(卷二十三•经籍志)记载:“《雪篷稿》,(名贤小集录)宋姚镛著。”查核《两宋名贤小集》,为《雪蓬稿》一卷。民国志“篷”字误,应为“蓬”。《晋溪姚氏宗谱》(卷十四•仕宦)记载:“学士雪蓬先生,讳镛,字希声。改号雪蓬。……有《雪蓬稿》行世。”宋朝著名文学家戴复古有《怀雪蓬姚希声使君》诗。据此,县志修订本简介备载之《雪篷集》应作《雪蓬稿》。

  12、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二章(人物表)第一节(历代知名人物):薛仲若。“事迹简介:1928年5月3日在“济南惨案”中遭日军杀害。”(县志修订本第661页)

  关于薛仲若被日军杀害的具体时间,在1928年7月28日和29日的《申报》中均有详细记载:“〈济南伤病被害情形〉……五月十日,日军攻入山东医院,惨杀该院主任军医岑振朝、中尉军医薛仲若、上尉军医孟淡如三员、看护士兵二十二名、住院伤病官兵一百三十五员名。受伤者有……即据请函致上海中国红十字会,转达日内瓦国际联盟会万国红十字会查照。请主持国际公道、维护人道主义。”;“〈日军违背国际红会条约〉枪杀二十六军军医及伤员详情,万国红会已向东京提出质问:……(五月)十日上午九时许,日军蜂拥而至……卫生人员,当时殒命者,计该院主任军医岑振朝、中尉军医薛仲若……”据此,薛仲若被日军杀害时间为1928年5月10日。

  13、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二章(人物表):陈著。生卒年未考缺载。(县志修订本第669页)

  陈著。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知嵊县。宋亡后,隐居四明山中。著有《本堂集》九十四卷。

  《本堂集》卷八十八《祭童志道文(斗春)》云:“惟岁次丙戌三月十有一日,甥具官陈某谨奠告于志道乡贡学正童君之灵……君七十五,我七十三。”丙戌即至元二十三年(1286),逆推七十三年,陈著生年为嘉定七年(1214)。卷四十七《跋僧德恩所藏钟子固所画山谷水仙诗图后》文末署“岁丙申良月望,本堂老人八十三岁书。”丙申,元元贞二年(1296),逆推八十三年,其生年亦为嘉定七年。

  大德元年(1297)十月,陈著卒。病逝前,作《至德观记》,文后有其子之识语:“先子所作《至德观记》,大德丁酉十月二十二五日甲寅日入时稿成,时未燃灯,不暇读过,明日即寝疾,此手泽之绝笔也。呜呼痛哉!痛念先子孝行贯坚质幽,年八十有四,未尝一日不梦见父母。(见《本堂集》卷五十二)综上,可知陈著生卒年可核定为:1214~1297。可补录。

  14、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宣和三年(1121)辛丑科何焕榜:黄时。备注:《剡录》作黄唐杰。民国县志一作黄唐杰,黄特弟,官信州通判。”(县志修订本第677页)

  按宋代李光所撰《宋故黄府君墓志铭》记载,黄唐杰为墓主黄褒之子。宣和辛丑(宣和三年,1121年)登进士第,曾任秀州海盐尉、明州昌国令。据《剡录》卷一(进士登科题名)所录,黄唐杰为宣和三年何焕榜进士。核查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二》,宣和三年何焕榜下镌刻“黄唐杰”之名。南宋《宝庆会稽续志》亦作“黄唐杰”。又考光绪《海盐县志》卷二(职官表),黄唐杰于靖康间(1126-1127年)任职海盐尉。均与墓志记载相符。故嵊县《历代进士名录》应以墓志铭、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等早期实物资料所录“黄唐杰”之名为确。

  15、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王昂榜:姚景梁。备注:《府志》、清乾隆县志作政和八年戊戌王昂榜,道光县志据《通志》改正。”(县志修订本第677页)

  关于重和元年之表述,可能本于《宋史》之纪年法。《宋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中,略去“政和八年”以“重和元年”纪年表述,如“重和元年春正月甲申朔,受定命宝于大庆殿。……三月戊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为榜首。”等等。但《宋史》又往往称“政和八年进士”,如“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等等。故后世著作兼顾此两种纪年。按政和八年十一月改元重和,“诏嘉王楷令赴集英殿试”事在三月,则此科年以政和八年为是。

  又按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二》碑刻“政和八年嘉王榜:姚景梁”(另可参见《越中金石记》卷四名录);南宋《宝庆会稽续志》(卷六)亦载“政和八年嘉王榜:姚景梁”。当以“政和八年嘉王榜”为确。(注:是年嘉王赵楷考在第一,朝廷不欲令宗室魁多士,擢次名王昂为首。)

  16、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淳熙二年(1175)乙未詹骙榜:唐琦。备注:《剡录》作唐锜。”(县志修订本第678页)

  南宋《剡录》(卷一)、《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均载“唐锜”。考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三》碑刻,亦作“唐锜”(另可参见《越中金石记》卷四名录)。当以“唐锜”为确。

  17、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卫泾榜:白公绰。”(县志修订本第678页)

  考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二》碑刻及《剡录》(卷一),均作“白公焯”;《宝庆会稽续志》(卷六)记作“白公绰”。前二者刻记较早,故以“白公焯”为确。

  18、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绍定二年(1229)己丑黄朴榜:任贵。”(县志修订本第679页)

  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二》碑刻及《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均作“任贵登”。乾隆《嵊县志》(卷十•选举•进士)记作“王朴榜:任贵”,王朴误;道光《嵊县志》作“黄朴榜:任贵”,据通志、府志改为黄朴榜;同治、民国《嵊县志》沿用作“任贵”。《越中金石记》(卷四•进士题名)后附考证言:“任贵登误作任贵”。故以南宋进士题名碑刻及《宝庆会稽续志》所记“任贵登”为确。

  19、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淳祐四年(1244)甲辰留梦炎榜:杨光之。”(县志修订本第679页)

  南宋《绍兴府进士题名三》碑刻、《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均记作“杨光子”。故以“杨光子”为确。

  20、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阮登炳榜:俞相。备注:清乾隆县志作俞德。”(县志修订本第680页)

  查乾隆《嵊县志》(卷十•选举•进士)记载为“俞相,或名德”;道光、同治、民国县志沿用记载相同。考《绍兴府进士题名三》碑记所刻,咸淳元年乙丑阮登炳榜下录为“俞湘,公美浙侄”(另可参见《越中金石记》卷五名录)。故以“俞湘”为确。

  21、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丁显榜:王寄生。备注:《通志》、《府志》俱作王继生,官云南左布政司。”(县志修订本第681页)

  查《万历绍兴府志》(卷三十三•选举志四•进士)记作:“王继生”;万历《嵊县志》(卷九•选举表)记为“王寄生(附注:旧志作继生误)”、乾隆《嵊县志》(卷十•选举•进士)作“王寄生”,后志沿用。明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因政治因素被朱棣下令所毁,今已无法核对。《万历绍兴府志》记载“王继生”相对较早,万历《嵊县志》称“旧志作继生误”依据出处不详。县志修订本备注中引用民国志“官云南左布政司”或误,左布政司为明代行政机构名,长官职名当称“左布政使”。(官职名“左布政使”参见乾隆《云南通志》卷十八•秩官一)

  22、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文科进士):“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翁曾源榜:楼誉普。备注:原名咏。”(县志修订本第683页)

  按民国《嵊县志》(选举志)及楼誉普会试朱卷记载,其原名为“詠”。咏字当误。

  23、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武科进士):“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茹日章。”(县志修订本第683页)

  查万历十五年修《绍兴府志》(卷三十四•选举志六•武科)记为:“万历庚辰科:茹日彰”;乾隆五十七年《绍兴府志》(卷三十五•选举志六•武进士)又记为:“茹日章”。《嵊县志》均作“茹日章”。

  考《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六)记载:“庚辰:。。。。茹日彰补榆木岭关提调,俱以都指挥体统行事。”记载与《万历绍兴府志》同。故以“茹日彰”为确。

  24、第二十四编(人物)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一节(历代进士名录•武科进士):“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裘定华。居崇仁。《绍兴市志》又作裘宝华。”(县志修订本第684页)

  考《同治嵊县志》(卷十一•选举志•武举人),裘定华(字云凌,居崇仁)为同治九年庚午科并补行甲子科武举人。又录其为同治十年武进士,却不注科甲。《民国嵊县志》、《嵊县志》(修订本)引用同治志亦记为同治十年武进士。

  检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军机处汇钞皇帝谕旨的档册《同治朝上谕档》(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可以发现同治十年武殿试共计九十二名,排位授职,榜单并无裘定华之名。可以排除裘定华为同治十年武进士之可能。

  又据1874年12月5日《申报》第2版《甲戌科武会试题名全录》记载:“裘定华,浙江。”甲戌,为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显示裘定华应是同治十三年武进士。其为甲戌科武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派获“管用”之职。

  综上考订,则《绍兴市志》记载“裘宝华”名误;《嵊县志》(修订本)引用前志记载同治十年辛未科误。

  25、《杂录》第四<历代县志简介>(见县志修订本第757页):“清康熙《嵊县志》:……并采录县人王国桢在明崇祯年间编纂的《嵊县备考》稿……”(县志修订本第757页)

  王国桢(1609-1662):字克生,又字我宁,号勿斋。曾辑邑中文献,编撰有《嵊志备考》,另著有《勿斋文钞》、《剡中诗文集》、《内则徽音》、《敬时录》等。(见民国《嵊县志》卷十四•儒林)。《嵊县备考》应作《嵊志备考》,字误。本文校补二十五例,抛砖引玉,欢迎同好探讨。如有不当,敬请指摘。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