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一个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方式,开始了气壮山河的抗日斗争。
驱除日寇,保家卫国,抗战到底……嵊县人民的抗日弦歌响彻剡溪两岸
抗战爆发后,剡溪两岸掀起了蓬勃的抗日救亡运动。流动宣传队、城区业余宣传组、长乐抗日宣传队、开元妇女战时服务团、嵊县学生时期服务团、战时青年工作队……一时间,抗日弦歌响彻嵊县大地,捐粮食、捐飞机等募捐活动迅速开展。
1937年9月,在上海工作的共产党员王寄松回家乡嵊县后,把失业的青年工人、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精干的流动宣传队,深入农村进行宣传,以便把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发动起来。经过串联动员,很快,一批热血青年包括一部分共产党员踊跃报名加入了宣传队。详情》》》》》》
国共合作团结下汇聚蓬勃的抗日力量
嵊县抗敌后援会(后改为抗日自卫委员会)出版的《抗敌》《抗卫》和绍兴出版的《战旗》旬刊。
1937年7月,卢构桥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呼声愈演愈烈,浙江国民党政府公开表示抗日。8月5日,浙江省抗敌后援会在国民党省党部召开成立大会。同月,嵊县抗敌后援会成立。
1938年2月,后援会改名为“嵊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抗卫会。抗卫会在初期做了不少抗日救亡工作,如组织成立抗日救亡流动宣传队,创办《抗敌》《抗日自卫》周刊等等。1938年暑期,由县抗卫会政训组出面,在张珂表、钱叔亮等人的主持下,举办了为期15天的嵊县文化暑期讲习会。参加学习的有98人,既学习理论,又进行军事训练,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