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文学艺术
生活圆桌之“胜利歌声多嘹亮”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江初昕 2015年09月07日11:27:39 

  在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中,一支由合唱团及管弦乐队两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联合乐队,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上集体亮相。九点多钟,当各国政要登上天安门城楼,联合乐团奏响乐曲,千余名合唱团成员唱响了嘹亮的抗日革命歌曲。

  首先上演的是《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为激励抗大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1937年11月,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校歌,凯丰写出歌词后,由27岁的青年作曲家吕骥作曲。罗瑞卿听过后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从此,《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从校园传遍延安,飞越万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线,并一直传唱至今。1989年1月9日,作为抗大传人的国防大学,正式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确定为国防大学的校歌。歌中写到:“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激昂的歌曲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接下来同样是一首气贯长虹的《保卫黄河》。《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保卫黄河》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第三首是《游击队之歌》。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音乐家贺绿汀怀着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1937年冬,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在与前线抗日将士接触以后,贺绿汀有了新的认识,他将那些零碎、片断的音乐形象一下子缀成一个整体,连词带曲,一气呵成创作出了歌曲《游击队之歌》。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尤其是那句“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反映出无数抗日英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首荡气回肠的《在太行山上》歌曲旋律,有抒情性革命浪漫主义。乐曲开头部分“红日照遍了东方”是一个强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红日东升,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节奏铿锵有力且具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没在高山密林、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这首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

  一支支动听的旋律,一首首经典的革命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引起在场的观众共鸣。特别是那些抗战老兵们,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跟着节拍也唱了起来。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化作一种力量,凝聚人心,催人奋进。那是胜利的凯歌,飘荡神州大地,响彻万里云霄!

  相关文章
生活圆桌之“享受中国式假期”
生活圆桌之“留在记忆中的两个假期小故事”
生活圆桌之“我的假期慢生活”
生活圆桌之“抓田鸡抓龙虾的日子”
生活圆桌之“新旧两重天的假期”
生活圆桌之“没有倒翻 哪有搂起”
生活圆桌之“为风而舞的蒲公英”
生活圆桌之“爱你捧在你手里的人”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