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贵门”地名由来刍议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朱刚 2015年12月16日17:04:11 

  贵门乡位于嵊州市西南部,东连里南乡,南邻东阳市,西北依长乐镇。按《贵门吕氏宗谱》记载:“吕氏世居河南,自南宋时秦国公扈跸南渡,奉议公(谱名大椇,字规叔)迁剡鹿门。……尔时草木蓁蓁,呦呦之声彻山谷,故门以鹿名。”民国《嵊县志》记载:“贵门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长乐乡,旧名鹿门山,宋寿春吕规叔居此。朱子过访为易今名。有访友桥、文公泉、梅墅、更楼诸胜。”按上述记载,贵门旧称鹿门,朱熹至此访友吕规叔,知吕氏一族为文献世家、中原望族,题赠“贵门”二字,而改称今名。《嵊县地名志》亦称:“贵门古称鹿门。宋朱熹曾来此访友讲学,提议改为贵门,并亲笔题额,后镌刻于更楼北门,从此就称贵门。”贵门地名由朱熹题字而来的这个说法遂被世人所认同。笔者检阅县志及宗谱资料,认为贵门地名由来与朱熹无涉。今略作浅议,与方家探讨。

  历代地方志关于“贵门”的记载

  要探究贵门地名的由来,须从历代地方志等文献入手,来理清此地名的演变过程。现按文献编修的时间先后顺序罗列涉及贵门的史料若干。

  1、南宋《嘉泰会稽志》(卷十•潭):“三悬潭,在贵门山。下有龙祠号普济,萗祷有应。”

  2、南宋《剡录》(卷二•山水志):“贵门山。县西有细岭山,有三悬潭,山下有普济龙祠。给事李易有诗:‘云巘分佳茗,风潭矗怪松。书疑黄石授,税可紫芝供。抵玉那惊鹤,探珠欲近龙。晚来听尽雨,乞水濯尘容。’又:‘军骑侵淮海,龙潭路始通。云生依宝刹,月出现珠宫。泻涧泉喷薄,依岩树郁葱。神交难独擅,吾党契元功。’又题龙潭壁诗:‘贵门今是鹿门山,尽室扶携万壑间。流水偶随真自悟,遥岑相望若为攀。风翻竹坞慵休扫,月过松扉静不关。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其山崖嶂干云,崚嶒森错,老蝙蝠如鸦乱飞。绝西为仙岩,山峭矗,峰入天,一峰尤卓立。其余诸山皆耸削崚嶒,壁立万仭,佳木老树,阴翳森挺。山有石洞,有仙人迹,可受数人。又有三泉迸出石穴,不假斤凿,浑然天成,有龙居之。”

  3、明《成化嵊志》(卷一•山川):“贵门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长乐乡。旧录云:诸山崚嶒壁立、佳木老树,阴翳森挺。”

  4、明《弘治嵊志》(卷三•潭井):“三悬潭,在贵门山。石壁峭拔,三泉迸出石穴。”

  5、明《万历嵊县志》(简称《周志》,现存康熙九年重镌本)(卷三•山水考):“贵门山。县西南七十里长乐乡。峰嶂干云,崚嶒森错。相传吕祖璟在贵门,朱晦翁过焉,乃名。宋李易卜筑诗:‘乱后亦择居,筮山山辄许。居民百余家,喜甚手欲舞。去久闻公名,此幸殆天与。感兹郑重意,时节共鸡黍。剡川非沃野,地僻民更窭。趂时务撷茗,余力工捣楮。寡妇念遗秉,污池怜数罟。我欲教耦耕,尽力循南亩。桃杏种连山,深居可长处。东邻有节士,酒酣乃发语。公昔起布衣,髙议掩前古。亲擢类平津,决见逢真主。两宫伫六飞,万乘思一举。交侵正倔强,蠭起益旁午。浩然公独归,偶出宁有补。黙塞复何言,长叹汗如雨。’东邻节士盖指吕祖璟。”(卷十二•寓贤传):“李易,由给事中解职卜筑剡贵门山,家焉。”

  6、清《康熙嵊县志》(卷二•山川志):“贵门山。县西南七十里长乐乡。峰嶂干云,崚嶒森错。壁立万仭,一峰尤卓然。佳木老树,阴翳樛盖。下有仙人洞,又有三悬潭。旧名鹿门山,宋寿春吕规叔居此,朱仲晦过访,为易今名。李易《卜筑诗》:(同上,略),东邻节士盖指吕祖璟也。《邑诸生袁尚衷诗》:‘贵门山自巨灵劈,山高去天仅咫尺。屐移步步跻云巅,斗牛星可举手摘。谁夸洞里隐神仙,那羡三悬为龙宅。曾忆山前卜筑人,洁修温润如圭璧。至今民似葛与怀,比户敦庞见遗泽。月明静夜闻琴声,布谷啼春耕释释。价高不用百万钱,声重无关申许籍。山有贤人良足贵,鹿门应改贵门额。’”(笔者注:袁尚衷,康熙间诸生。诗言“曾忆山前卜筑人”“山有贤人良足贵”,卜筑人、贤人指的即是李易。)

  7、清《乾隆嵊县志》(卷二•地理•山川):“贵门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长乐乡。(考证)《名胜志》云:崖嶂干云,崚嶒森错,壁立万仭,一峰尤卓然。佳木老树,阴翳樛盖。下有仙人洞,可受数人。石穴有三泉迸出,曰三悬潭。潭口有石方整,名拜龙石。明白太守玉,尝祈雨礼拜于此。旧志云,旧名鹿门山,宋寿春吕规叔居此,朱仲晦过访,为易今名。有卓笔岩,即仲晦题贵门时所掷也。又有叠书岩,石方整层叠如书,或指为仲晦与规叔谈道所遗。下有普济龙祠,祠外数石类僧踞水崖,相对危坐,名罗汉石,俗呼石和尚。”

  综合上述历代地方志资料可以看出,南宋《嘉泰会稽志》(1201年成书)及《剡录》(1214年成书)在记载贵门山时,均未有朱熹到访及改名之事。明《成化嵊志》亦未提及。直到明《万历嵊县志》才有“相传吕祖璟在贵门,朱晦翁过焉。乃名。”之说法,且相传朱熹访的是吕祖璟(规叔之子)。清《康熙嵊县志》又改称朱熹访的是吕规叔,之后的县志沿用此说。

  南宋李易卜筑贵门时间考

  李易,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第一,为江阴军签判。绍兴初,擢太学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官至敷文阁待制。

  李易工诗,吟咏山水风光,清新可喜。其诗主要收录于南宋高似孙撰《剡录》,有《独秀山》《剡溪幽居》《浴鹄沼》《龙潭二》《西溪》《登军营坞》《居剡一篇寄郑天和》《贵门卜筑》《题龙潭壁》《书剡山所见寄周侍郎》等十首。另见于清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卷一百八十四)《李敷文诗集》一卷,存《竹西怀古》《居剡寄郑天和》《三悬潭》《题剡山所见》《卜居独秀山》《贵门卜筑》《剡溪幽居》《咏吐绶鸟》 《仙人洞》《罗汉石》《珠溪》等十一首。两者收录诗作个别题字略有不同,但大多是李易幽居嵊县时所作。

  要了解李易卜筑贵门大致时间,就有必要先考证其生卒年。《宋史》中并无李易传记,但据(南宋)曾敏行所著《独醒杂志》(卷十)记载:“沈晦、李易皆生于甲子”。李易为“建炎二年进士”,建炎二年为1128年,可知最接近之“甲子”为1084年(元丰七年),又据“沈晦、李易皆生于甲子”,沈晦生于1084年,由此亦可知李易生于1084年不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记载:“(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李易卒于秀州。”绍兴十二年,即1142年。则李易生卒年可考定为1084~1142。

  清《同治嵊县志》(卷一•山川•贵门山)记载:“(贵门山)河南李易由给事中解职居此,有卜筑贵门诗。”(卷十七•人物志•寓贤)记载:“李易,字顺之,江都人。……官给事中,解职入剡,居贵门山。……按李志作河南人,宋运革,晦迹入剡。考易以建炎二年进士,不得云宋运革也。今据宋诗纪事并周志增改。”

  民国《嵊县志》(卷一•山川•贵门山)(卷十八•人物志•寓贤)中均引用的是《同治志》记载,在寓贤篇后备注:“同治志云《李志》(乾隆志)作河南人,宋运革,晦迹入剡。考易以建炎二年进士,不得云宋运革也。”李易籍贯在江都,(明)朱希召编《宋历科状元录》《嘉靖惟扬志》等均有记载,当是明确。笔者检索乾隆李志,并无李易河南人之记载,故同治志称“李志作河南人”存在讹误。南宋灭亡在1279年,李易亦不可能“宋运革,晦迹入剡。”

  考李易任职经历,绍兴元年为博士,韩世忠辟为参谋;绍兴四年,知常州;六年,移知扬州;十年,守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六):“(绍兴十二年九月辛亥),中书舍人兼侍讲李易试给事中”。可知李易官给事中在绍兴十二年九月。《要录》(卷一百四十七)记载:“(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己未)给事中兼侍讲李易充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以疾自请也。”李易于此年十二月己未,官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李易卒于秀州,讣闻诏本州赐钱三百缗。”李易给事中卸任易官仅二十天左右即卒于秀州(今嘉兴一带)。若按同治县志引用周志所载李易是在给事中解职之后才卜筑贵门山的说法,实不足信。我们可以从李易所写的诗文中寻找端倪:

  《独秀山》诗:“访戴溪长近若耶,金庭雪对赤城霞。沼从鹄举添萧索,峰似鸾翔解叹嗟。每爱林间百种蝶,难忘竹外四时花。剡川图上他年指,独秀山前是我家。”李易入剡时,曾卜居今甘霖镇东独秀山。这里相传为王羲之读书处,旧有右军祠、鹅池、墨沼,祀王羲之为桃源乡主。

  《剡溪幽居》诗:“胜绝剡溪边,巢枝度半年。燕回衔落絮,鱼涌接飞泉。丹鼎山头气,茶炉竹外烟。幽居已成趣,佳致若为传。”诗中“巢枝度半年”意即李易在剡幽居已经度过半年光景,美好的景致自觉颇有情趣。

  《居剡一篇寄郑天和》云:“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万八千丈。中有神仙不死区,郁郁黄云覆其上。透岩流壑遶四旁,面势参差皆意向。鸡登天姥有时闻,鹤羡沃洲何待放。彩衣大胜宫锦袍,白发奉亲仍纵赏。异才争出辅清朝,爽气自欣游碧嶂。古来无位有重名,吾家谪仙陆鲁望。平生愿到犹不谐,矧彼区区走俗状。桃源康乐旧乡存,路接风烟聴还往。渡江正为九华丹,石笋飞泉归指掌。鸾翔鹄浴传异时,列岫方池间想象。剡溪随处可卜居,乘兴扁舟一相访。”在写给郑天和的信中,李易对于居剡生活的自足之情溢于言表。郑天和,《宋史》无载,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汪藻著作《浮溪集》(卷十七)存有一篇跋文《跋郑天和临右丞樵舍秋晴图》,提及此人。孙觌撰有《宋显谟阁学士左大中大夫汪公藻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十四),汪藻生卒年可核定为(1079~1154),则郑天和与汪藻、李易均为同时代人物,年岁相仿,李易诗书中郑天和或即此人。此时的李易探访金庭洞天,舟行剡溪遍寻卜居之地。诗中“彩衣大胜宫锦袍,白发奉亲仍纵赏”也指出了奉养亲人是他幽居嵊县的原因之一。

  《贵门卜筑》诗:“乱后亦择居,筮山山辄许。居民百余家,喜甚手欲舞。去久闻公名,此幸殆天与。感兹郑重意,时节共鸡黍。剡川非沃野,地僻民更窭。趂时务撷茗,余力工捣楮。寡妇念遗秉,污池怜数罟。我欲教耦耕,尽力循南亩。桃杏种连山,深居可长处。东邻有节士,酒酣乃发语。公昔起布衣,髙议掩前古。亲擢类平津,决见逢真主。两宫伫六飞,万乘思一举。交侵正倔强,蠭起益旁午。浩然公独归,偶出宁有补。黙塞复何言,长叹汗如雨。”指的是嵊县贵门虽地僻民穷,但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当时所居之民已有百余家之多,经历宋金战乱后的李易认为是可以择居的地方。

  《题龙潭壁》诗:“贵门今是鹿门山,尽室扶携万壑间。流水偶随真自悟,遥岑相望若为攀。风翻竹坞慵休扫,月过松扉静不关。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笔者注:清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贵门吕氏宗谱》此句改作“鹿门今是贵门山”,贵门、鹿门次序颠倒。)“贵门今是鹿门山,尽室扶携万壑间。”一句中,“尽室”指的是全家,说明李易扶老携幼居于贵门。

  《书剡山所见寄周侍郎》:“剡山无数野蔷薇,黄云烂漫相因依。玉杯浅琢承坠露,金锺倒挂摇晨晖。斑竹笋行三亩地,红药花开一尺围。豆角尝新小麦秀,来禽向长樱桃肥。歌舌随风栁外啭,翠花帯水烟中飞。鱼跳破浪奋赤鬛,鹤唳投松翻缟衣。乡闗万里久无梦,岩壑四年今息机。丁宁杜宇往江北,为唤故人令蚤归。”这篇写给周侍郎的诗书中,李易描述了剡山初夏所见之景,称在剡幽居四年,已息灭了心机。李易文中的周侍郎指的是周聿(?~1146),青州(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中召对,陈经纶匡济策,称旨。累官显谟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大理少卿、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等,时于陆游之父陆宰、李光等交善。陆游有《跋周侍郎奏稿》《跋周侍郎<寻姊妹贴>》(参见钱忠联、马亚中主编《陆游全集校注10-渭南文集校注2》渭南文集校注卷三十第266页[题解])。那么周聿是在何时官侍郎职呢?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载:“(绍兴九年1139)二月,丁巳,大理寺少卿周聿权尚书刑部侍郎,仍充陕西宣谕使。十月,癸丑,权尚书刑部侍郎周聿改户部侍郎。”(卷一百三十四)载:“(绍兴十年1140)二月,壬戌,尚书户部侍郎周聿充显谟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卷一百四十)载:“(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甲辰,显谟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周聿试尚书刑部侍郎。”可以看出,周聿曾任刑部侍郎、户部侍郎,时间在绍兴九年至十一年间。李易诗题中称其为周侍郎,则诗作于这三年间,也可以推知李易幽居在嵊时间当在晚年,并持续了几年光景。

  李易晚年在嵊期间,卜居独秀山、题龙潭、写西溪、登军营坞、探金庭洞天、卜筑贵门、游历剡山,享受了一生中最悠闲的时光。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己未,给事中兼侍讲李易充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而此时李易已经染病,因疾请辞官职。之后不久便卒于秀州(今嘉兴一带),南宋第一位状元郎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终年五十九岁。

  贵门地名由来与朱熹无涉

  上文已考定李易生卒年1084~1142年,那么再来看朱熹在世的时间。(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记载:“高宗建炎四年庚戌秋九月甲寅,先生生。……(庆元六年)三月甲子先生卒。”可知朱熹生卒年为1130~1200年。(详见南宋黄斡《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将李易与朱熹生卒年作一对比,可以发现李易去世时朱熹年仅13岁,那么李易比朱熹年纪要大得多,若来贵门,则李易也要比朱熹早许多年。

  关于朱熹来嵊的时间,检阅《朱子年谱》,淳熙八年(1181)八月,时浙东荐饥,宰相王淮荐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十月始受职名。冬十一月己亥,奏事延和殿。十二月,奏劾绍兴府兵马都监贾祐。淳熙九年(1182)春正月,巡历绍兴府属县,奏劾绍兴府指使密克勤偷盗救灾官米,并到嵊县点检核查,责令绍兴府监追所盗米斛,送纳赈济。《宋史•孝宗纪》载:“(淳熙九年七月)辛巳,出南库钱三十万缗付浙东提举朱熹,以备振粜。”《会稽续志》载:“淳熙九年九月十二日除直徽猷阁,除江西提刑。”也就是说朱熹来嵊时间在淳熙八年底至淳熙九年夏之间。此时,李易已经过世四十年之久,两人不可能有任何交集。李易在嵊县贵门卜居时所作的《贵门卜筑》诗题中已有“贵门”二字;《西溪》诗文有“壮气动贵门”之句;《题龙潭壁》诗文“贵门今是鹿门山”亦有“贵门”、“鹿门”之名。也就是说,贵门、鹿门称谓早已有之,并非朱熹题字而将鹿门改作贵门。

  附带一提的是,明《万历嵊县志》(康熙九年重镌)在李易《贵门卜筑》诗后附注:“东邻节士盖指吕祖璟”。盖,大概、可能之意,这一说法并无依据。按《贵门吕氏宗谱》世系(好问--用中--大椇--祖璟),吕祖璟为好问公之曾孙,但宗谱均未见生卒年。吕氏谱又称“好问公迎立康王,拥驾南渡,赐爵东莱侯,封秦国公。”按此说,其与李易几乎同一时代。另按吕氏谱所载,好问公生五子(本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弸中生子大器,大器生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也就是说吕祖谦与吕祖璟属同辈,吕祖谦生卒年为1137~1181,则可推知祖璟年纪与祖谦相当,故好问公之曾孙吕祖璟实不可能与李易相邻而居。李易诗中所指节士亦非吕祖璟。

  按《剡录》载“贵门山。县西有细岭山,有三悬潭,山下有普济龙祠。”《王观堂先生全集》(笔者注:王观堂,即王国维)亦言:“贵门山,于越新编在县西南七十里,有三泉迸石穴,曰三悬潭。按剡录,县西有细岭山,有三悬潭,则此山本名细岭。”可知贵门山原名细岭山。

  综上考述,“贵门”之称早已有之,其地名由来与朱熹无涉。(本文作者:现任职于民航嵊州导航台。)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