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剧之乡
省优秀民营剧团走进青石桥 为百姓奉上越剧大餐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2016年01月11日15:16:42 

村落间响起越剧“好声音”:且演且开心

  锣鼓响,脚底痒。1月8日傍晚,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黄泽镇青石桥村文化礼堂就挤满了前来看戏的老百姓。这天晚上,嵊州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给老百姓带来经典越剧《追鱼》,第二天下午和晚上继续给老百姓表演《胭脂》及《狸猫换太子》。

  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成立于1989年,演出阵容强大,角色行头齐全,建团20多年来,常年在温州、台州、宁波等地演出,深受当地戏迷的欢迎,曾受到范瑞娟、傅全香等老一辈越剧艺术家的指导。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父老乡亲对他们高超的艺术素养和演出水平早有耳闻,所以这次他们回来演出的消息一传开,四邻八乡的戏迷纷纷赶了过来。

  黄泽镇光明村的丁喜芹是民营剧团的一位演员,这段时间,刚好在家休息,得知青石桥村有戏可看,吃过早夜饭就和一帮朋友开了车子过来。“4辆车子,20来个朋友”。丁喜芹说艺术中心一团在嵊州民营剧团中声名显赫,作为一名演员,自然要过来看看。和丁喜芹一样,黄泽镇家园村村民王香娟祖孙三代也很早过来了;甘霖镇的几位戏迷也早早开车赶了过来。

  而对于戏迷们的热情,艺术中心一团全体演职人员一点也不敢疏忽。团长陈正庆是土生土长的黄泽人,“戏饭”吃了20多年。“一年要演500多场戏,虽然对我来说演戏就像吃饭喝茶一样平常,但家门口演戏,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我们要拿出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剧目,不能坏了我们的名气。”陈正庆说,无论是剧目还是演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就连演出前40分钟的“加演”节目慎重对待。记者在现场发现,40分钟的“加演”,既有歌曲,也有舞蹈,还有相声,特别受年轻观众的欢迎。“民营剧团也要创新,既要照顾老戏迷的口味,也要以歌舞这种形式培养新戏迷。”陈正庆说。

  《追鱼》正式拉开序幕时,文化礼堂已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这样的盛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老百姓喜欢看戏,二是送戏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青石桥村党支部书记许忠明告诉记者,村文化礼堂落成后,老百姓就在心里盼望来几场大戏。

  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演的全情投入,看的全神贯注。一台《追鱼》让这个夜晚变得格外生动,格外令人难忘。正如戏迷许小虎所说,这个夜晚是戏迷狂欢的夜晚,文化礼堂是老百姓真正的文化乐园。

  据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俞海梁介绍,本次活动由省文化厅主办,市文广新局、黄泽镇政府承办,旨在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蓬勃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内容,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接下去,省首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团还将继续走进其他农村的文化礼堂。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