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寅初小学开展接送车逃生应急演练
监管到位 认真落实交通安全保障工程
2017年,我市继续投入650万元,积极实施“农村放心班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173辆车次参与268条线路19个乡镇39所学校接送任务,接送学生6136名。年初投入210万元,淘汰社会车辆7辆,新购国标专用校车7辆。经过11年努力,从开始时接送车辆小、散、乱的现象,至今已形成公交为主、专用校车为辅、社会车辆为补充的新格局,所有涉及学生公交专线车辆均配备了逃生锤、急救箱、灭火器和安全带等设施设备,专用校车和社会车辆学生接送许可率100%;加强接送车管理,全市有关学校通过开展校长教师随车体验、学生路队长管理、接送车应急演练等办法,提高了接送安全效度;联合市建设局对部分学校校门口设置了斑马线、网格线、禁停等80多处交通警示标志标识。联合安监、交警、运管等部门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6次,道路安全运输执法4次,取缔学校周边非法接送车2辆,学生接送车安全应急演练累计50多次,加强了学生接送全程监管,确保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绍兴市农村接送车安全管理现场会在我市马寅初小学召开,其经验做法受到了绍兴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赏并在全市加以推广。全年未发生一起学生接送车交通事故,实现了校车安全运行“十一年零事故”。
打造到位 规范建设可口的校园餐饮
市教体局精心打造校园“阳光食堂”建设,实行了统一责任主体、统一校园配送、统一阳光经营、统一实施监管、统一台账管理的“五统一”制度,营造了学校食堂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满意可评的放心饮食环境,建立食品安全“一校四员”机制,保障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全市共争创学校A、B级食堂89所,实现A、B级食堂100%的目标,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0家、绍兴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9家。建成学校“阳光厨房”65家,建成率达73%,学校食堂实行阳光操作,做到了政策透明、责任透明、财务透明、监督透明、过程透明,确保了整个食堂运行过程的全公开。从2016年下半年起设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伙食改善专项资金”,在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前提下,切实改善和提高学生伙食质量。实施校园周边“一校四员”管理长效机制,极大提升了学生的饮食质量, 2017年初在国家六部委的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中受到了一致好评,认为我市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作部署,起步早,有思路,各项机制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作的开展,形成的工作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尤其肯定了我市在构建“阳光食堂”过程中邀请家长进学校食堂体验用餐的做法。
创建到位 积极创建和谐的“平安校园”
我市已初步形成了“1141” “平安校园”安全教育建设模式。“1”即一个“11530”安全教育工程:每天最后一节课的老师利用最后1分钟进行安全提醒,每周星期一值周小结的时候用最后1分钟进行安全预警,每周五的时候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双休日的安全提醒,长假来临的时候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系统安全教育;“1”即一个“一周安全预警”,教体局在每周五发布下一周安全事项安全预警;4即四个四级网格化管理:一级网格,即市教体局及有关部门组成中心网格;二级网格,即各乡镇街道组成基本网格;三级网格,即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组成微网格;四级网格,即全市各个班级为终端网格;“1”即一个督查机制:市教体局班子成员和责任科室、全体机关干部划片区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学校、直插现场”的方式进行每月专项检查和随机暗查暗访,对安全隐患即查即改、限期整改,形成了局干部—学校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过程参与安全工作格局。全市学校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学校安全责任事故, “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安全维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全市各校将时刻对学生的安全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努力把安全事故率降到最低点,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学校长治久安,真正实现教体系统“善教善育、善作善成”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