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记宓风光创制的泥人组塑《天路》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徐华铛/文 徐积锋/摄  2018年01月25日10:07:17 

  2018年1月,宓风光创作的泥人组塑《天路》获得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项——“映山红奖”。

  宓风光对藏族同胞怀有特殊的情感。1991年,他第一次进藏区,便对藏民质朴的生活方式、执著的信仰追求、多彩的服饰装扮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此后,他六次进入藏区,深入考察。从此,藏民的形象频频地进入他的速写、国画、泥人的创作领域中。2016年9月,他在韩红唱的一首《天路》歌中得到启发,决定用泥人组合的塑造形式,来表现藏民初次见到这条雪域高原上奔驰钢铁巨龙为他们生活带来幸福安康的生动写照。他从生活积累中查找形象,数次易稿后,决定打破以往用10至20厘米高度创制泥人的常规,用70厘米高度的大泥人体量再现这组《天路》彩塑。

  创作70厘米高度的大泥人,分量重,体量大,难度高,一旦上手,中途不能停顿。宓风光选择了2017年6月开始,这时白天时间长,湿度大,温度高,是创作泥人的最佳时机。他从清晨4时进入工作室,打着赤膊,肩上挂一块湿毛巾,凭着创作激情,一直做到9时才吃早餐,然后再继续,边创作,边修改,整整工作了三个月,才完成泥模的创作。为能使泥人牢固不变形,宓风光又将它翻铸成树脂。10月开始上色,11月正式完成。

  宓风光在泥人创作的路上已整整走过了35个春秋,在当今社会上种种物质条件的诱惑下,他仍义无反顾地走着自己的“泥”路,他的泥人手法在不断地演绎,他的作品风格在不断地成熟,目前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笔者看到他创作时的情景,一边信手拈来,随意塑捏着手下的泥巴,一边眉飞色舞地交谈,不到一支烟的功夫,人物的形象便出来了,而且生动传神,这正说明他水到渠成的艺术功底。“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宋代王安石的话来比喻宓风光手下的泥人创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宓风光的这组作品,不仅是一组雪域高原日新月异发展的赞歌,而且也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颂歌,更是他在泥人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搏击的勉歌。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宓风光作品《天路》荣获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
【嵊州文创(第二期)】宓风光:无限风光在“泥潭”
宓风光赴日本参加浙江省现代讽刺与幽默漫画展
宓风光艺术小品展在绍兴开展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