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涉足古玩收藏前,周祝伟当过十年的建筑工人,泥工、木工、焊工、架子工,几乎所有的工种都一一干过。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从业的经历与收藏似乎毫无关系,但周祝伟始终认为,两者有相通的地方,做建筑,是一个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过程,最关键的莫过于夯实的基础,收藏也是这样,没有多年的知识积累、实践检验和岁月沉淀,也就不会有眼光的独到。
1998年,从建筑行业转行,周祝伟面临人生的选择。而他决定此后的时光要与古玩相关,说起来,也源于一直存于心底的那份对旧物的情结。小时,他就对那些古旧的事物特别喜欢,家里曾有一个旧时的面盆架,后被他弟弟淘气拆坏,零件也少了几个,他想修复却没能修复,还为此难受了好长一段时间。
那时,村里有几个收购古玩的村民,周祝伟就跟着他们学习,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以收购古旧木器为主,其中,明清家具为最多,也的确看到了不少好东西。那些散落于边远村落、普通民居中的旧时家具、桌椅、门窗等,历经时光的变迁,虽然失去了光泽,甚至有些残缺,却掩饰不住骨子里的精致和大气。特别是那些雕花精致的门窗板,让他为之痴迷。那时收购价格较低,一套四片的雕花窗板,收购价也不过五六百元,他们收来后,卖给黄泽湖头和慈溪来的收购商,可以卖到1000多元,而这些东西一转手流到北京、上海的古玩市场,价格高达数万元之多。
(清)和田玉
一年之后,周祝伟开始自立门户,除了木器,他还将关注点放到石雕、玉器、古钱币、书画等上面,不断拓宽收藏眼界。到了2005年,他入驻市艺术村,设立锦玉斋。
收藏的过程很辛苦,但遇到美物,其中的欢喜也是不可言说。2000年左右,周祝伟到江西一农村人家,见到一个半人高的瓷瓶,被主人用来当作盛米的器皿。他看出这是清中期的瓷器,当时花180元钱买了下来,将这个几十斤重的东西带回嵊州,后被人以3000元的价格收走。目前,这个瓷器的价值远非当初可比。
收藏讲究眼光,更讲究缘分,很多时候,错过就成为永远的遗憾。
(清)盖罐
朋友们知道他喜欢收藏,平时也都会帮他留意。曾有一个朋友收到了一块唐朝时期的美玉,周祝伟很是喜欢,但对于朋友所开的价格,他想再商量一番。讨价还价间,他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个客户想买他的古玩,约他一谈,他匆忙赶去,等那边生意结束,再回去找朋友买那块美玉时,却被告知已被人买走。
还是在江西一带,他偶遇一件品相完好的元青花瓷器,主人要价2万,他欲还价,主人不肯,他犹豫了一下,想到这个瓷器太过高大,当时交通不便,如放在客车里带回,路上几番转车、折腾,会不会有所损毁,而最终没有当场成交。之后,念念不忘,数度再赴江西,想把这件瓷器买下来,不知为何,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和那户人家了。也许,冥冥之中的安排就是如此,属于你的,逃不掉,不属于你的,只能擦肩而过。不过,在他看来,遗憾也是一种美,因为有了这些遗憾和不可得,收藏的过程也就多了许多回忆,时时想起,时时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