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中华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7日王院乡组织开展了端午节包粽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屈原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而起身抗争,始终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清白。而且透过屈原,我们看到,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希望通过参与这次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能更好的激发群众的爱国、爱乡之情。
6月18日端午节大清早家家户户都会挂菖蒲、艾叶,门前屋后喷洒雄黄驱赶蛇虫鼠蚁。中午的时候会围坐在一起做香袋,据老人说端午香袋就是要在端午节正中午做,而香袋里面要放上雄黄、香粉穿上五颜六色的珠片,才算完工。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还会做小香袋给小孩子挂在手上或脖子上。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所以要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来加强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