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我市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嵊州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的编制,经嵊州市人大审议、绍兴市人民政府审核后,于2011年5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功能定位:绍兴市域东南部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浙东地区以生态、文化、山水为特色的旅游名市。
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2020年规划市域总人口为9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7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6%;202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21.42平方千米,市域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139平方千米。
规划范围:嵊州市全市域,面积1789.31平方千米。
城乡空间总体框架:“一片一区半环”。“一片”即嵊新盆地城镇密集发展片;“一区”即章(镇)三(界)盆地城镇发展区;“半环”即由嵊新盆地外围三大山系围合而成的山林生态保育环。空间结构:结合市域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形成“一主三次两带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一主”即由嵊州城区与东西两侧的甘霖、黄泽两镇区组合成“一体两翼”的中心城区,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三次”即三个处于市域对外联系主通道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门户城镇——三界、长乐、崇仁,承担市域次中心的职能;
“两带”即沿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形成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带,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三界、长乐、石璜、金庭等城镇; “多点”即城镇发展带以外成散点分布、独立发展的城镇,包括金庭、谷来、下王等城镇。
城市性质:突出剡地文化和山水特色的重要轻型工业城,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50万人,其中主城区36万人,浦口副城和甘霖副城各5万人,黄泽副城为4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为52.50平方千米,人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5平方米。
城市空间结构:嵊州市的城市整体布局结构应紧密结合山水环境和景观特点,重在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形成“以剡溪、黄泽江、长乐江为纽带,一主城三副城”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各城区间以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相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