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评论:挖掘剡溪文化资源 全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通讯员 童剑超 2018年08月21日10:43:39 
剡溪(赵学干 摄)

  浙东唐诗之路是蕴含历史文化价值,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特征的区域文化路线,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走廊。1月25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6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了《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作为“全域旅游推进工程”的重点内容,被列为大花园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嵊州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核心区,加强“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保护和利用,对弘扬剡溪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旅游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唐诗之路”是嵊州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剡中(今嵊州市、新昌县)溪水佳丽,名山怀抱。早在晋唐间就成为名流高士隐居遨游的好去处,谢灵运寄情山水,当年即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吟。唐代的浙东,经济与文化十分繁荣,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剡中山水名重海内,“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自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畅游的一条古道。

  《世说新语》中说剡中山水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浙东会稽、天台、四明三大名山在此盘结,其间清流环绕,奔腾有声,汇聚为剡溪,两岸风光如画。古人畅游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乃登天台山必经之路。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如《唐才子传》收才子278人,到这里就有173人,占其总数的62%。其中,有称一绝的郑虔、王维、喻凫等,而李峤、沈佺期、宋之问、元稹、温庭筠、李绅、李德裕、罗邺、罗隐、罗虬、包融、皎然、灵澈、陆羽、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方干、孙逖、颜真卿、杜牧、贺知章、张若虚、朗士元、钱起等人,按名望、成就被称为“苏李”、“沈宋”、“温李”、“元白”、“三俊”、“三绝”、“三罗”、“三包”、 “四杰” 、“四友” 、“四名士”、“芳林十哲”,反映了他们有极高的知名度。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到过剡中,曾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

  江山何处不风流,缘何李白、杜甫和唐代诗人们钟情于剡中山水呢?

  一是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名胜佳景。远在史前和远古时期,这里有着可以与中原相媲美的文化渊源。传说中,舜耕于此,天降嘉谷,有舜井、舜皇山;禹治水至此,留下禹溪、了溪、禹余粮;又曾经是自强不息的越国疆域;秦始皇东巡会稽,挖剡坑以泄王气,建县称剡;汉初谋士张良神游于此,有亚父石迹。及至西晋晋室南迁建康(南京),北方世家豪族和手工技匠劳动者,大量奔至会稽、剡中地区定居繁衍,也把科技文明植入越州,使之成了东晋南北朝经济中心之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正如旧史中所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丞相谢安及王羲之、孙绰、支遁、戴逵、许玄度等当时著名王、谢、许、戴诸大族中人士及宗教界名流,会聚于剡溪之畔,钟情于这里的山水自然之美。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称道:“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居焉。”剡中有史可稽的就有阮裕故居、戴安道宅、王羲之书楼墨池、谢玄坐石、葛玄钓台、白道猷涤巾涧、赵广信丹井、嶀山“羲之坪”、谢灵运始宁别墅和钓台等饱含历史文化意蕴的遗址,召唤着唐人对其顶礼膜拜。

  二是这里有名闻天下的剡纸,且茶叶、丝绸生产兴盛,又有制造兵器的冶炼所。剡溪沿岸盛产一种制纸原料——剡藤。唐代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云:“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蘖逼土。泊东雒(洛阳)西雍(长安),见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足见剡纸驰名京城上层社会。剡纸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张华《博物志》,唐李肇《国史补》曰:“纸之妙者,越之剡藤。”故三国至唐宋间,剡纸曾风行天下。唐代诗人皮日休《二游诗》:“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于月。”剡溪之成名,还因有剡茶。《剡录》载:“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然则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古时有瀑布山茶、五龙茶、真如茶等十多种,故唐代茶圣陆羽写《茶经》一书,曾数次南下入剡作实地考察,将所得充实在著作内。此外,汉时开始,剡溪盛产丝绸,历代常作贡品送京都宫廷。东晋南朝在矿冶技术上,水排鼓风已普遍使用,剡县西白山是南朝著名制造兵器的冶炼场所。

  三是这里众多的神话传说和文人轶事成为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唐代文人翘首前往和体察追怀。东晋时期,由于国土大片沦丧,上层统治集团偏安江南,无力北伐收复失土,于是,文人士子盛行清谈,玄思妙想,追求回归自然,人性解放,行为放任不羁,以徜徉山水为自托,成为一时之风尚。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其中不少被记载的士人涉及剡中,名声远播影响最深远者当推东晋名士王子猷“雪夜访戴”一事,《晋书》及《世说新语》对此均有记述,是成语“乘兴而来”的出典,它同王羲之“兰亭修禊”作《兰亭集序》,在古代文化史上形成王氏父子两大奇举,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南朝《幽明录》所载东汉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美丽传说,给剡中涂抹上了一层美丽神奇而朦胧的色彩。

  二、“唐诗之路”对发展嵊州文化旅游的作用意义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唐诗之路”则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东,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专家认为“唐诗之路”是一只文化价值很大的“潜力股”,是一条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旅游线路,可以与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中日本、法国两条文化旅游线路媲美,具有儒释道等多重文史价值的文化品牌,完全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唐诗之路”的发现,不但拓展了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也对当代文化旅游的深层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据。

  第一,它有很好的文化继承性。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写在“唐诗之路”上的唐诗,不仅是古代诗人骚客的咏吟之词,从某种意义上看,恰恰是深刻地反映了浙东山水、风土人情、儒释道三教、六朝遗风的史诗,因此,对浙东各个有文化底蕴构成的旅游项目,我们找到了一根可以串联起来的红线——“唐诗之路”。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项目总能找到与“唐诗之路”的某种渊源关系。

  第二,它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和永久性的利用价值。从中国诗歌史来看,在江南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六朝,一个是在唐代,唐诗是中国诗歌史的顶峰。历史上六朝和唐代的浙东两次旅游高潮,正好与诗史上的两次高潮相吻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唐诗之路”必将引起人们对它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其意义十分深远。

  第三,对旅游者来说,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其永远的追求。“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普通观光型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深层次去观赏吸引物的内在美,领略嵊州悠久灿烂历史的同时,品味其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唐诗之路”发展嵊州文化旅游的项目构想

  嵊州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关键是要将人文旅游资源“物化”成“看得见、摸得着”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可以剡溪寻幽、唐诗追古为主题,构建“唐诗之路”“一线(剡溪影月)三区(六朝溯源、盛唐大观、丽湖仙踪)二镇(越女天下、金庭朝圣),打造中国唐诗风情体验旅游线和“剡溪诗城”品牌,重现“唐诗之路”昔日的辉煌。

  一是剡溪影月景观线,恢复诗画剡溪。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句为主线,开发三界至仙岩的剡溪绿道和水上游线,天竺净寺礼佛禅修园和嶀山森林公园,沿河景观进行恢复,可观赏始宁古街、桐亭楼、嶀浦庙及钓潭、赤壁、画图山、清风庙、剡溪绿道和嶀山森林公园,再现唐诗之路精华段的山水,同时设置游船码头。登岸可沿强口村游至谢岩村(谢灵运南居文化休憩点),并登山来到天竺净寺礼佛禅修园,在游赏千年古刹的同时,还能在田间品茗禅修,并可步行下山至绍兴温泉城,接受身心的洗涤。剡溪沿线可规划:吉祥净寺、始宁古城、嵊亭望剡、龙宫宝刹、谢公宿处、康乐钓台、车骑坐石、清风烈女、天竺梵音等景点,构筑诗路景观链。

  二是六朝溯源区块,重现始宁别墅。通过对始宁墅地理位置的实地考察,始宁墅在今嵊州市三界镇和仙岩镇的范围内。此地古称剡溪口,故唐张籍诗云:“春云剡溪口”,“谢家曾住处”。李白诗云:“谢公宿处今尚在。”皎然则称为“嵊顶谢公山”。谢公山即今车骑山。以历史记载的谢灵运始宁墅、太康湖、桐亭楼等为依据,打造以田园度假休憩、山水诗文化体验、垂钓渔乐为核心的游憩度假区,主要设置太康湖度假村、田园采摘体验、车骑山登山、南山精舍谢灵运山水文化体验、临江楼渔乐园等旅游项目。

  三是盛唐大观区块,建设艇湖公园。艇湖作为剡溪入市区的风水口,紧邻艇湖塔,又是历史上“雪夜访戴”的所在地,重点打造具有唐诗文化特色、四季美景,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湿地公共活动空间。融合自然、传承人文,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自然景色优美的旅游景区,发扬剡溪山水文化和地方文化,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浙东山水画卷的经典再现,剡溪盛唐诗篇的华丽神游,现代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提炼剡溪“低山、静水”的山水格局的精髓,融合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篇典故,将一方行洪滞洪的水利之域打造成风景秀丽、民乐安康、文化璀璨、百花齐放、生态优良的城市湿地公园和文化旅游胜地,重现“唐诗之路”昔日的辉煌。

  四是丽湖仙踪区块,建设剡溪滨江公园。剡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素有“溪连嵊水兴何尽,路转仙源人自迷”之说,城南是剡溪干支流三江交汇之地。城南阮庙村有阮仙翁庙(即阮肇故宅),传有东汉“剡县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故事,唐诗中多有吟诵,可以此为背景开发仙源文化。“美妙三公里”起点嵊州大桥,终点城南大桥,在澄潭江右堤堤身及堤坝预留地范围内建设滨水绿地公园,用地面积约17.3万平方米。主要是通过建设,形成“一堤两面,三区十景”的景观结构,即剡溪防洪堤,防洪堤迎水面和背水面,娱乐展示区、康体游憩区、生态体验区,演艺广场、亲水栈道、唐诗之路书法景墙、多功能大草坪、剡溪广场、运动天地、滨江挑台、滨江绿道、绿汇广场、梦想广场。“乐活三公里”南起甬金高速,北接“美妙三公里”,全长约2750米,用地面积21万平方米滨江公园,集骑行、步道、休闲于一体的慢生活长廊,打造舒适自在的栖居氛围。

  五是越女天下区块,建设越剧小镇。杜甫《壮游》写道:“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嵊州山水青绿,田园清幽,流淌千年的剡溪水至今依然清澈。“枕边山水近,戏里日月长”,越剧小镇地处施家岙村女子越剧发源地,总用地约3.68平方公里,区域内以农田和山林为主,并有剡溪穿过,包含3个村落,田园风貌怡人,计划总投资近40亿元。小镇以“中国戏曲朝圣地,华东文旅新地标”的定位,按照5A级景区的建设目标,通过3—5年的建设和运营,把越剧小镇打造成为全国戏曲戏剧艺术交流体验的新乐园、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新平台、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本,建设集艺术展示、实景表演、旅游商业、度假住宿和创意产业于一体的中国越剧旅游目的地,中国戏曲第一镇。

  六是金庭朝圣区块,打造书圣文化小镇。嵊州金庭是历代书法朝圣之地,李白有诗:“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小镇以王羲之故居和王氏后裔聚居地为核心,整合区域内山水资源、文化特色、名人故居、古村古寺等景点,聚焦核心旅游资源,规划“一节会三福地”作为核心旅游主题,“一节会”即国际书法朝圣节;“三福地”为千年古韵福地、国风修学福地和养生养心福地。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开展点、线、面全域旅游模式,带动片区经济发展。规划节会庆典、书圣朝圣、修学文创、家训体验、古村游赏、礼佛禅修、医道养心、田园度假等为支撑产品;规划农业体验、拓展露营、商务会议为辅助产品。开展书法朝圣节会、书圣归隐庄园休憩、国学书法修学、书圣后裔家训教导、书圣文化产品工艺恢复及创作交易、洞天福地医道养生度假、千年古村旅游、千年古寺禅修养心、桃形李采摘交易等旅游项目。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