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嵊州市黄泽镇的北面,四明山主峰下,有一座藏于深山的古寺——红佛寺。
古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初建时名为“大石屋寺”,后几经朝代更迭一度沉寂,如今的这座寺庙,是由四明山百姓发起重建的。
在寺庙东边百米的山岗上,有一座崖壁,崖壁上的石头组成了一个朱红色的“佛”字题刻,民国《嵊县志》记载,“此字刻灵筮金区大石屋庵东崖,径六尺,无题名。”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佛”字,所以重修的寺庙,易名为“红佛寺”。
新建的红佛寺,有大雄宝殿三间,面积117平方米,明间供奉高约三米的释迦摩尼金刚像,次间分别供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雄宝殿的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石屋,内供恒传法师座像。
红佛寺地处的地方是四明山上的一个山坳,海拔800多米,站在寺院门口,往下俯瞰,山色翠绿,水清一碧,四明山风光尽收眼底。
中秋月夜,从山下仰望红佛寺,清亮的月光犹如藏在山坳之中,照的佛寺一片明亮,所以在古时候,这块山坳也被称作“月窝”。
寺庙的北面有一座石屋,人称“了真洞”,与其说是“屋”,不如说是一块石头,这是一块近20平方米的巨石,底面方正平整,与旁边的岩石相倚靠,形成了“洞大如屋”的胜景,早年间,常有行人或上山砍柴的农民,在石屋中遮风避雨。
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到此地,留下了一首古诗,“苍岩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月。”借以歌咏石屋禅院无与伦比的美丽。
石屋前原本有一株大茶树,原是镇寺之宝,在岁月更迭中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石屋四周种植着许多小茶树,穿身而过,竟也能沾染上一身清新的茶香。
红佛寺的西边有一块岩石,称作“盐峰岩”,据说当年每天能产一小碗岩盐,其中的原理是从岩石的缝隙中,渗出的卤水量少,经太阳一晒就变成了盐。
相传当年石屋禅院的主持,每天都派小和尚来这里取盐,后来,主持想得到更多盐,就派人把岩缝凿开,结果淡水增多,岩盐反而减少,直至绝迹,也许它正是在借这种方式,教会世人要学会感恩和知足。
红佛寺香火鼎盛,寺院也因此开设了斋饭堂,游客可到饭堂自行购买斋饭票,在这山中古寺,素食一餐。
近几年,红佛寺前已修整了2500米的石阶路,开辟了1000多米的山径,架设了三座小石桥,通往红佛寺的这条山道,也成为了“驴行”最经典的一条路线。
时间进入初冬,万物逐渐归于沉寂,到山中古寺走一趟,听一听时间的回音。
到达路线:从嵊州市县城出发,经城东经济开发区,转道进入至甲青村(嵊州市客运中心2-15路公交)的城郊公交线,再沿进山公路行至四明山脚的华丰村,一路石阶直到红佛寺。
来源:嵊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