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嵊籍老兵回忆50多年前学雷锋的日子:50多年前,我在军营学雷锋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文/裘斌洪 2019年03月05日11:44:00 

一本全国全军最早的《毛主席语录》,至今还珍藏着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2年10月后,我们在部队里陆续从首长的报告中,从《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海军报》里听到看到沈阳军区抚顺部队汽车班长雷锋同志的优秀事迹,号召广大指战员向雷锋同志学习,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雷锋的优秀事迹主要有: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做到现学现用,立竿见影;二、助人为乐,为战友、老百姓做好事;三、从工人到战士,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四、生前写了心得日记(后来称之为“雷锋日记”);五、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摘录一段段的句子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进步(后来叫“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我服役的部队处在祖国最前线,远离大岛,在茫茫大海中的四个孤岛,最大的面积2.75平方公里,最小0.95平方公里,海拔高200米左右,从东一个小岛边向东12浬就是公海了。岛上没有树木,只有石头和草,其特点有三大:风大、浪大、雾大;二少:蔬菜少(因风雨大,不能种植),淡水少。岛上山腰以上驻有陆军和海军(雷达、通讯、气象部队);沿海有一百多户渔民,渔汛时,外省渔民也有临时居住。

  军队与老百姓间几乎隔绝,不能随便往来,原因是涉及到军事基地和机密,那时台湾反攻大陆尚未完全消除,海岛及海面上经常有信号弹腾空而起,说明敌特分子在暗中破坏捣乱,必须提高警惕。

  海岛部队学雷锋,结合实际,主要是安心服役、苦练战斗本领、提高杀敌技能、助人为乐、写雷锋日记。上级规定,一星期要写两至三篇雷锋日记,在班务会上阅读交流学习,若写不出来,要在班务会上作自我检讨。写多了能得到连部嘉奖,还作为年终评“五好战士”的条件之一。

作者珍藏着的全国全军最早的《毛主席语录》

  撰写雷锋日记

  写日记,素材从何而来?战士们自然有法子,比如助人为乐。

  谁的衣服、裤子、鞋袜脏了换下,开始有人偷偷地去洗掉,晒在杆子上。这样,他就有写日记的素材了。从此,只要谁换下脏衣服,争着去洗,最后相互约定,我洗你的,你洗我的,大家都有了写雷锋日记的材料。

  刚进岛时,没有营房,只能住帐篷,海岛风大、风多,有时把帐篷刮走了。后来用石块建房,房子的形状像家乡的“寿廓”,石头墙、石头瓦。每天只要不下雨,早晨出完操,就要去两百多米远的石料场背回花岗石料,一块石料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左右,四面有棱角,背起很沉且痛,又要走小毛路。力气小的战士很吃力,而大个子和北方兵人高马大、力气足,背块石料不在话下,往往是他们最先背到营房后,再去帮小个子战友背石料。于是,又有了写雷锋日记的题材了。

  三天一次到老百姓码头抬菜和大米,到军用码头扛弹药、军用器材,都叫“出公差”,这些活往往大个子兵占了便宜。但南方小个子兵也有优势,往往文化高一点,比如帮文化低的战友识字、写封信什么的,随后也有写雷锋日记的素材了。那时连队极大部分战士只有初小文化,甚至有文盲。一天,原我炮连的两位苗族战友来团部找我说:“我们苗族没有学校,没有上过学,认识的几个字也是到部队才学会的,真正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写不来雷锋日记。”要求帮助写,当下我满口答应,因为我是文化兵。此后,我每星期天去老连队为文化低的战友们写雷锋日记,最多一天,为他们写了二十三篇雷锋日记。后来称我为写雷锋日记的“技术能手”。1962年底,绝大多数雷锋日记写得多的战友,评上了“五好战士”,我也属其中一个。

  学习雷锋热潮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党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也一一作了题词,立即在全国、全军掀起一个学习雷锋同志好榜样的热潮,报刊、歌曲、戏剧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浪高过一浪。部队学习雷锋的重点由助人为乐、写雷锋日记等转向为安心服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提高军事技术方面来。当时国家遇到暂时困难还未好转,物质条件还很差。就我们海岛来说,没有电,晚上一个班一支矿蜡照明,读报、写字、开会,连以上首长一人一盏桅杆灯。海岛台风多、大、浪高,五级风、四级浪,船就不航行,十天半月不来航船,新鲜蔬菜没有吃了,靠喝酱油汤当小菜,天天吃咸鱼,年年如此。夏天高温,淡水少,一天只供应一盆淡水,用后不准倒掉,可夏天怎么会够呢!但没办法,只有这么过,一个战士进岛几年,几乎没有洗过一次热水澡。海岛雾特别大且浓,半山腰以上春、夏、秋三季,差不多三天两头有浓雾笼罩,衣服、被子湿粘粘的很难过,患腰、关节病的人特别多。上世纪60年代,部队要求战士们超期服役,二十七八岁的上士班长、副排长还在服役,有的还未成家立业,个人及家里都很焦急。另外,岛上文化娱乐生活十分枯燥贫乏,主要看报纸,那时连收音机都没有,偶尔放一次电影,年终总政歌舞团、海政歌舞团来慰问演出外,其他就没有了。战友们有说俏皮话:“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这是真实的写照。

  唯一的对照物

  由于当时的条件差,物质贫乏,加之战备、施工任务重且紧张,凡台军、日军的飞机机头朝向大陆,就拉警报,有时候一晚上拉两三次,白天照常要训练、施工,所以战士们的身体较弱。由于这样,部队不安心服役想早日离开海岛回家乡的思想渐渐浓厚起来,特别是老战士们。这时,领导们总是用雷锋精神作为唯一的对照物来教育我们:人家雷锋同志为革命事业、国防建设贡献了生命,你们这一点困难算什么?每天晚上班务会要学习、讨论这个问题,端正服役态度和思想,树立为谁打仗、为谁扛枪的问题。思想认识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种精神象征

  为了开展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习雷锋精神,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了《毛主席著作选读本》供连队指战员学习用,1964年上半年又编印黄皮面的《毛主席语录》发至连队班组,1964年底又将红色塑料封面的《毛主席语录》发至连队,每班一本,内容比前一次多且丰富,这是全国全军最早的《毛主席语录》,后来地方上称为“红宝书”,我至今还珍藏着。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退伍回到家乡,地方上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雷锋精神在革命的洪流中经常地涌现,“活雷锋”也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受到人民的称颂。雷锋精神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精神象征,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失。特别是现在,助人为乐精神在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