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嵊州的汤寿潜函卷
嵊州市档案馆所藏浙军都督汤寿潜函卷
1990年4月,嵊州档案馆在清理存放于麻袋中的馆藏积存零散档案时,意外发现了18卷《浙军都督府汤寿潜函卷》。这批档案形成于1911年11月11日至1912年1月9日间,是汤寿潜督浙期间致各有关知名人士的信函底稿,多为幕僚起草后经汤氏修改,少量为汤亲笔稿。致函名人65人,包括袁世凯、黎元洪、陈其美、章太炎、于右任、汪精卫、伍廷芳、王金发、谢飞麟、陈仪等等。信函底稿按收信人分类归卷,卷皮印有《浙军都督府》《××卷宗》《黄帝纪元四千六百年月日字第号》字样。这批档案虽仅是汤寿潜督浙时的部分信函底稿,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汤氏督浙档案资料的缺憾,是研究汤氏及辛亥革命史的极其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2010年,该档案被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1年8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嵊州市档案馆和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有关学者编辑后,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发行。
至于这批档案资料为何会落户嵊州,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猜测是:汤氏早年曾在嵊县剡山书院执教,培养了一批弟子。其中有优秀者后来可能成了汤的亲信幕僚,任执笔函件之职,又可能是这位幕僚将底稿带回了嵊县。至于为何会进入嵊州档案馆,嵊州档案馆“旧·82”全宗《浙军都督府》中的解释是:“估计是文革期间从个人(可能系汤的后代或曾为汤幕僚的嵊县籍人)处抄交来的。”
汤寿潜与王金发
王金发是20世纪初嵊县一个名声显赫的人物,1915年6月被袁世凯手下人枪杀于杭州。在王金发短暂的33年一生中的青年时期始,顺应时势,干过一番反清讨袁、除害杀敌、去弊布新的轰轰烈烈的事业,被孙中山誉为“东南一英杰”,被史学界定论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引人瞩目的传奇人物”“是以实际行动和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站在同一战线的革命者”。
汤寿潜和王金发,同是20世纪初期浙江革命阵营中叱诧风云的活跃人物。他们两人间有过交往,也有过纠葛,经历了从王竭力保汤助汤转向王欲除汤抗汤到最后缓和的几个阶段。
1909年,秋瑾遇难的“大通党案”后,浙江革命活动一度趋于低潮。汤寿潜发起并领导“保路运动”,痛斥盛宣怀、袁世凯卖国。此时,王金发接受上海都督陈其美之命,与竺绍康等组织“决死党”,决定“保汤反盛”。王曾率“决死党”成员10余人谋刺盛宣怀,后因盛卫护严密而未成。此后,王金发与竺绍康等发动“保路杀盛”活动,散发《保路传单》,对汤寿潜予以鼎力相助。
翌年,汤的“保路运动”深入开展,同盟会、光复会的一批会员广泛参与。王金发明确表态“谁敢排挤汤蛰仙(寿潜),就要打死他!”显示了嵊县人特有的侠义气概。
1911年11月5日,在经过王金发等人的奋斗后,杭州光复。此时王得知了汤寿潜将任浙江省军政府首任都督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坚决反对汤的任职,其理由有两条:一是绍兴革命党人领导人秋瑾在被捕前,汤寿潜曾有过“是等人,不杀何待”的说法,王金发认为:“秋瑾被害,喧传汤寿潜赞一词”;二是王说:“予等拼生命,炸军库,汤某坐火车来,为现成都督,奈何坐视不管”而表示不满和不服。因此王对汤采取的对策首先是准备谋杀他,在上海都督陈其美的竭力劝阻开导下,王虽未付诸谋杀行动,但拒受陈其美对其浙江省建设部部长(一说实业部部长)的任命,说“不要做什么建设部长,我要回绍兴去反对汤寿潜”。于是出兵光复绍兴,自任绍督,准备与以汤为首的浙江省军政府分庭抗礼。而汤寿潜出于审时度势,从顾全大局出发,对王的粗暴态度和对抗行动不但未予计较和谴责,反而在是年11月10日,委任王金发为绍兴军政府分府都督,“派王逸(金发)赴绍兴安缉民人,编炼军兵”,又特明令褒奖,犒赏王金发部银元一万。
此后的1911年11月19日(九月廿九),汤寿潜曾致王金发信函一封。信中,汤除对王示敬示好外,对绍兴府的盐茶局收入、票据簿册及存款等,提出了处置意见。至于王对汤函的回应如何,迄今未见到相关资料,不好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