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 乡镇网闻  > > 黄泽  >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农耕文化 让小朋友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来源: 作者:袁占正 周建光 2019年10月23日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通知,经审核,认定365所学校为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我市黄泽镇许宅小学入选。

  许宅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四明山脚,这所学校与大自然同生共长。周边村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劳动的习惯,该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

  一是以调查“农耕文化”开启研学之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首《悯农》诗每个孩子都能朗朗上口。但是,能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农耕劳动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时下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即便是一些大学生也分不清小米和玉米碜、花豆和红豆。基于此,许宅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开启了“农耕文化”寻根研学之旅。

  二是引入“农耕文化”唤醒德育本真。

  面对农村小学生农耕文化知识缺失的问题,学校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尝试实践“新劳动教育”德育主题教育。在充分利用当地周边农耕文化资源的同时,学校积极开辟内外各种实践基地,如“龙山绿色基地”“小小农耕园”“农耕陈列室”等等,努力寻求当地特色“农耕文化”进校园的有效策略与途径。

  三是保护传统农具  帮百姓留住“乡情”。

  “听长辈讲农耕故事”,激起对农具的热爱之情。每一件旧农具都是极珍贵的,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历史,还因为它们来之不易,斛、斗、升……一件件农耕工具都是老百姓根据农活或生活所需发明创造的。学校组织学生细细聆听长辈讲农耕故事,激发学生对农具的兴趣。

  四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共同担起保护农具的责任。学校通过宣传农耕文化保护倡议书,共同来保护农具,倡议学生如果家里有闲置农具,无处存储了,就提议让家长捐给学校。通过活动,不少家长把闲置的农具捐到了学校。

  五是建立“农耕记忆陈列室”,为学生打开了解农具之门。陈列室里陈列着扁担、插秧凳、独轮车、稻桶、打稻机等农耕农家用具的实品,一幅幅旧时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宛在眼前。一件件老农具,带着历史的沧桑和亲切,仿佛诉说着从前的一切。

  就这样学校依托农耕文化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劳动实践的实效和品位,更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活动让师生了解农业的发展历史、传统农业的变迁、农业的发展现象及状态,从而达到真切体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编辑:乡镇网闻


嵊州新闻网主办 http://sznews.zjol.com.cn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