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是民国政府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流通时间不足一年,却承载着民国政府失去民心,最终导致政权溃败的史实。
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财政赤字急剧上升。为支付军费,便大量印制法币(法定货币),导致物价疯涨,法币急剧贬值,使国统区的社会经济面临崩溃。
然而,1948年8月18日,政府却下令改用金圆券取代法币,并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1948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又取消了发行总额的限制,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票面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一百元,到最后竟出现一百万元的巨额大票。
其时,山西有报载:“农户牵一牛上市交易,卖得二十万金圆券。次日进城,买一锅盖就花去八万。”滥发金圆券使通货膨胀加剧恶化,金圆券形同废纸;大量城市的中产阶级因此破产,使民心、士气丧失殆尽;民国政府财政金融彻底崩溃,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件由市收藏协会会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