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长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与春节、端午、中秋成为我国四大节日,可见冬至节的重要。冬至又称“长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因为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时间才逐渐长起来。老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阳气渐生,阴气渐降。冬至大如年,讲究真不少。据我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观察,比如“做冬至”祭祖,吃冬至美食,冬舂米和酿酒等习俗,如今还在盛行呢。
“做冬至”祭祖,传孝德文化
“做冬至”,百姓说的就是上坟与祭祖。在冬至前后,趁天气晴和,家人拿着锄头和畚箕,乘上上坟的公交专车,直达公墓。然后,用锄头掘泥土,盛在畚箕里,拿去倒在坟头上,这叫培土。老祖宗传说,冬至天气严寒,活着的人要增添衣服,何况长眠于地下的故人呢?因此,冬至要对坟墓培土,给故人保暖过冬,以尽子孙孝道。晚上要祭祖。那时,无论富裕家庭还是贫困人家,在冬至前后,都要按经济能力大小,哪怕赊赊借借也要“做冬至”,而且桌上摆的是“金堂羹饭”,荤的有鱼、肉、鸡,素的有豆腐炖香菇、粉丝烧青菜、千张筒等,十分丰盛。祭祖的对象不仅仅是已故亲人,而是宗族的列祖都可以来“吃”冬至羹饭,比一般祭祖的不同了,说明“做冬至”的重要。
尝冬至美食,品文化味香
冬至的美食不少,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在冬至那天,男女老少都要吃碗馄饨(即汤包)。据专家考证,这个馄饨还与美女西施有关呢。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沉迷于歌舞酒色,某年冬至举行歌宴,嫌肉食肥腻,甚不感兴趣。于是,西施用柔软面粉擀成薄薄的皮子,内裹少许肉糜,在滚水中一汆之后,随即捞起。加上汁汤,进献夫差。夫差食之,香鲜味美,赞不绝口,问为何物?西施信口以“馄饨”作答。此后,馄饨这一美味传至民间,在冬至节,人人都要品尝一碗,以此来纪念西施。
又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之说。冬至那天,百姓都要吃饺子,饺子店生意红火,供不应求。但有的人家自己动手做饺子,煮着吃,烤着吃,品尝了各种饺子的滋味,过着愉快的节日。
嵊州的冬至美食,除了吃馄饨之外,还有吃“冬至果(即糯米果)”的习俗。糯米果是本地的传统美食,味香甜,柔糯,不失为冬至的一道风味美食。
舂米和酿酒,冬至节前后
冬至前后,每户农家将一年要吃的米全部舂好,谓之“冬舂米”。因冬至过后个把月时间就要立春了,农家忙于春耕生产的准备工作,无暇顾及舂米。又春气一动,米芽浮起,米粒就不如冬令的坚实,冬舂米可免米粒易碎、减少粮食的损耗。故冬至前后,每个村的脚碓很忙,每日舂米人家排得满满的,有的甚至夜里点灯舂米。冬舂米好藏,不易蛀;煮熟的米饭,出饭率高,饭喷香,这是家庭主妇们说的。
又农村有“冬酿酒”习惯。在冬至前,将蒸熟的糯米饭下缸,酿出来的酒格外香味醇厚。因此时的水还是冬水,所酿的酒易于保存,不会变质。
冬至讲忌讳,言行莫出丑
冬至大如年。百姓往往把它看作一年年运好坏的兆头。因此,我们的老祖宗传下了一些禁忌。比如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吵架滋事,忌打破盘碗酒盏,出嫁之女不得在娘家过夜,不许打骂小孩,以免啼哭没彩头。冬至大如年,忌讳记心中,言行须谨慎,多讲好话,多做善事,讨个来年吉祥如意的彩头。
这些冬至习俗,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格外珍惜,合乎民心的应加以传承、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