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终于落定,高三的家长与师生结束了在等待中焦虑,在焦虑中等待的日子。应考的任务,真真切切地压上了高三师生的肩上。如何陪伴高三学子度过这段不平常的日子,作为本届高三的老师,显然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安顿好自己的情绪。在这个寒假当暑假过的日子里,许多学生不免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而这种情绪还将在开学这段时间持续。高三的教师们,需要对学生做一些心理辅导,抚慰学生的心灵。要抚慰学生,需要首先安顿好自己的情绪。其实,在前一段时间里,教师们不免也会产生焦虑情绪。不上网课,心里牵挂着学生,心中空落落的;上网课心里也不踏实,学生不在自己的眼皮下学习,担心他们不能认真地听或者听了也不消化。
这种担忧,这种焦虑,是教师的普遍心理,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但其实也是大可不必。要带领学生征服高考这座大山,接下去开学后这一段时间里,依然大有可为,作为一个高三老师就要有自己的底气和足够的淡定。这种底气和淡定来自于对高考《考纲》(浙江称之为考试《说明》)精准把握。这几年来,《考纲》的表述基本稳定,变动不多。它强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的考察为重点,实现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轨;同时题型,甚至赋分也相对稳定,师生的复习完全有章可循。
底气和淡定应该也来自于高三第一学期的系统复习。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复习,各个学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对各个能力点已经作了全面梳理。以浙江高考为例,采用七选三的模式。语数英三科必考,理化生政史地选考三门。上学期期末,语数二科,各地都举行期末统一测试,考前就需要完成一轮的系统复习。今年1月6-8日,所有考生参加了英语和其他三门选考科目,成绩已经发布。理论上说这四门科还有一次考试的机会,但据我所知,大量的学生将放弃一、二门科的复习,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来对付7月的考试,所以开学后的复习不需要面面俱到了,只需重点突破。
其次,对学情要有效把握。这段时间,有人经常会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疫情过后,学生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自律的会更加优秀,领先同龄人一大截;不自律的,就会远远落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和自我约束能力不一样,开学后,同学之间的成绩有可能被拉开。
所以,高三老师在开学之初,要做足学情把握的功课。对学生网课后作业情况,要认真辨析,了然于心,以便因人施策,甚至一人一策。有可能的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些个别沟通来帮助其弥补短板。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这个阶段的复习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共同的难点。总之,教师对学情没有足够的把握,开学后就无法开展有效的复习教学。
再次,精心谋划今后的复习课。根据以往观察,高三的第二学期的复习,效率常常低下,其原因在于反复炒冷饭,高强度的刷题。重复机械的训练,缺少了新鲜的刺激,对学科认知处于停滞,解题能力甚至会产生倒退现象。许多时候,熟并不必然能生巧,恰恰走向反面,熟常常会生笨。就如菜肴,反复烧煮的结果是色香味俱失。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学生经历高三苦战,恰恰成绩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高三的老师们至少要谋划好一段时间的复习方式和内容。一方面要对前一学期应考中出现的问题,想一些弥补的对策。同时,教师要有敏锐的直觉,研究这一次疫情对命题的影响,特别是要认真把握近期教育部对高考命题的谈话内核。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2020年高考命题将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着力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并综合考虑疫情因素和考生复习备考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命题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引导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研究疫情,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材料,而是从学科角度来审视疫情,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察。
特殊时期的如何教和学,对每一位师生出了一道考题。如何答好这一道题目,需要师生的勇气和智慧。老师们,特别是高三的老师需要迎难而上,为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帮助学生度过这一段特殊时光,不让自己的教师生涯留下遗憾。
(作者为嵊州市马寅初中学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