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三大能力建设
近日,我市三碗米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浙江最大规模粮食加工生产流水线正式投运。公司总经理王建强说,该流水线目前每天可加工大米70吨以上,预计全年加工粮食比前一年增加2万吨。
三碗米业精品大米加工生产流水线
这是我市加强粮食三大能力建设的其中一环。近年来,我市聚焦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通过加大科技合作、创新管理、政企助力,引导粮食生产向全产业链延伸,实现种植面积、亩均产量、粮食品质、种粮收益全面提升。去年,我市新增粮食种植面积6000亩,储备粮达到6.22万吨。
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
我市建立了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每年开展粮食新品种试验和新品牌集中展示。按照“院所支持、本地配套”原则,市内7支农技专家队伍指导农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高效新模式推广。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旱粮新优品质推广科技示范区和水稻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区25个,同时以龙头企业和粮食规模种植户为先锋,选取甘霖、三界等粮食耕种重点区域和种粮龙头企业,试点水稻旱植、水旱轮作等农业新技术,集中解决农户普遍反映的水稻旱植结实率低、水稻收后土地闲置等问题。其中,水稻旱植技术自试点以来,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平均亩产达到402公斤。水旱轮作模式已推广至800余亩,效益可观,新增的110亩玉米产量达6万公斤,农户增收63.3万余元。此外,我市还整合农合联、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力量,构建起由1个市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13个乡镇农合联、20个个性化服务平台、16个网上庄稼医院组成的粮食服务网,示范推广新型高效经营模式。
粮食储备同样也是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投资1.4664亿元集中建设仓容达7.2万吨的智慧粮库,实现粮油仓储精管细控。对传统粮食的收储,我市调整政府订单标准,细化粮食订单目录,使小规模种植农户享有与种粮大户同等的订单签约权,形成不同品种分开签单、分开收购、分开存储、分开销售的模式,推动粮食储售结构优化。
由于安装了智能化设备安装工程,我市中心、福全两个粮库通过智能化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25%以上,降低各类费用超20%,有效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近期粮库还升级了氮气储粮技术,可有效防止粮食病虫害和发热霉变。
我市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做法,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肯定。省政府近日专门批示,要求在全省适时推广嵊州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