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很感激:这条路全靠他
“我要特别感谢小桔师傅,为了大家的通行安全,每天风雨无阻坚持修补破损路面。”昨天上午,嵊州市三界镇城乡公交司机杜小江给本报记者来电,希望通过本报向三界镇沈塘新村村民沈小桔表达谢意。
记者来到位于沈塘新村附近的嶀剡线,见到了正在修补路面的沈小桔。他今年68岁,自从1月28日开始修路以来,至今已坚持了3个多月。
记者了解到,嶀剡线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后用水泥硬化。由于沈塘新村周边工程施工,每天有许多车辆通行,特别是被重型车碾压后,原本平整的路面变得破烂不堪,有几个地段路面裂开了好几个大口子,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沈小桔告诉记者,年初目击的一次车祸,让他下决心把坑坑洼洼的路面修补好。
当日上午,天气晴朗,沈小桔在路边散步。走到一个弯道时,对向开来一辆电动自行车。弯道的路面坑坑洼洼,还有的地方翘起来,别说骑车,在上面行走都有些费劲。不巧的是,电动自行车驶过弯道时车身倾斜,翻倒在路旁的农田里。
沈小桔想,如果翻车的是客车,后果不堪设想。从那时起,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开始修路。“我一般早上六点多开始修,每次修路要三四个小时。”他说,以他家为中心,500米内的公路他都要修补。
每天一大早,沈小桔先用小石子把坑洼的地方填好,然后用锄头把路边的泥土刨松,再把泥土装进簸箕,倒在小石子上,最后用脚把泥土踩实。到傍晚,他会再来看看路面情况。
“这条路全靠他,村民进出方便了不少。有一次下雨天,我开车路过,他冒雨在修路……”沈塘新村村委会主任沈友荣告诉记者,过路的司机都很感谢沈小桔,纷纷夸他思想好、道德风尚高。
对于别人的评价,沈小桔只是报以呵呵一笑。他说:“修修路挺好,既方便了别人,也锻炼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