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书画摄影
吕如达:满室尽是黄金甲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记者 马丽萍 2020年11月05日10:29:23 

资料图

  秋风渐紧,作为秋季的代表性花卉,菊花开始全面登场。有诗这样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越风美校“百菊斋”内,花鸟画家吕如达轻铺长卷,饱蘸浓墨,当绘秋菊图。

  菊花以高风亮节、君子品性而受世人赞赏,同时还寄托着“隐士”的文化精神。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狄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花高贵品质。陶渊明赞菊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此后千百年来,成为文人墨士最爱,写菊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画家抒写情怀的重要选择。

《对酒当歌》

  吕如达对秋菊有着特别而特殊的喜爱。他数十年观菊、赏菊、写菊、画菊,为菊写照作上万幅。他偏爱菊之傲霜骨骼清奇,不与百花争艳,写生成集《吕如达菊花白描二百图》,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由国内百余位名家题款的白描菊花二百图长卷,为图内一绝,被画坛誉为“江南菊王”。故命其画室为百菊斋,自号百菊斋主。

  著名画家刘文西为吕如达画集作序时,说“我一直主张艺术家要面向生活,从生活中吸收营养,这一点吕如达也非常重视。正因如此,他才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特殊的美,创作出不一般的作品,原本不起眼的山禽野卉到他手里,就会画出情趣。他的牡丹、菊花画得很漂亮。”

《秋》

  吕如达早年创作的《傲霜图》,画的是七八种形态、色彩各异的菊花。几朵大菊花的共同点是花瓣纤长,圈曲如球,又舒展纷披。色彩或一面金黄一面深红,或洁白间嫩黄,或粉白间肉色。朱红和白色的两种小菊花及菊枝菊叶如众星捧月般衬托着大朵菊花,右上方还有两只小鸟在呼唤应和。整幅画尽显菊花美丽无比的霜姿独逸。画面蓝中带黑的底色,与花叶的鲜艳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得菊花高贵、典雅,也显出淡淡的“人比黄花瘦”的寂寥,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随着年岁渐长,吕如达笔力愈发雄健,他笔下的菊花呈现出了冷峻、疏朗、野逸之气,不施脂粉,以墨勾勒,或点染有清高神韵,使得菊花傲霜凌秋之气,一时间跃然纸上。

  他作品中的菊花形象,不惧霜寒,不畏冷秋,凌霜飘逸,别具一格。也有寥寥数笔,即可见得秋风秋雨,人生思悟。

  吕如达幼蒙家学,师承于齐白石等大家,得孙其峰、唐云、傅维安诸先生亲授。主攻花鸟画,偶涉山水,工笔求精妍,写意图即兴,注重笔墨章法。曾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著作十多种。1993年他与妻子喻潇芳创办“越风美术学校”,既办学,也教画,除了国画,还上素描理论课,教学兼长。先后赴法国、埃及、新加坡等国文化交流。2002年被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术委员会授予“优秀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中国书画百杰”,2005年被授予“当代中国书画市场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家”称号。他兴趣广泛,偏爱诗文与民族器乐,擅丝竹、喜梓桐,提倡国粹,自得其乐。

《玉堂富贵》

  2014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发行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吕如达》(美术界俗称“大红袍”),收录吕如达多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两百余幅,作品多以水墨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用墨大胆,充分展示了其娴熟的水墨技巧及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的独特理解,成功地使花鸟画的古典图式走向当代形态。其作品创作也在力求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新,呈现出古朴含蓄、富有生机的个人风格。

  他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吕如达》中提笔自序,“秋高气爽,属于我的还有个秋天,想通了也不算为晚。现在常往来于上海、家乡两地,含饴弄孙,作画操琴,轻松而愉快。现有琴曰神农、正合、混沌、仲尼、伏義,年末又得良琴一尊,日日操弄,勤于书画。每闻雁鸣而轻抚‘平沙’,观梅含苞而操之‘三弄’,虽不见九嶷亦可咏‘潇湘’,每每三更天披衣起床,对着西窗月光弄琴自娱,似乎又回到了少年学画的岁月。

  白话人生,写一个真实而已,我这个人不聪明,只知道下笨功夫,画了六十年画也只知一个画理:工笔求工,意笔写意,我只把自己的人生看作画卷,用丹青来描绘自己的思想。

  乘着秋凉,继续做我的梦。

  1942年出生的画家吕如达,已年近八十。那乘着秋凉的梦里,或许逃不了紧握几十年的画笔。那是用岁月书写的华章。

  相关文章
吕如达夫妇参加国际古琴书画雅集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吕如达》出版
嵊籍画家吕如达夫妇赴法进行文化交流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