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金庭王氏义学外,我市还存有多所义学,如夏相村义学、灵鹅萃文书塾等,而自吕规叔于宋淳熙年间创建鹿门书院以来,办学之风日盛,有史可查且声名远播者就有竹楼书院、二戴书院、心传书院、慈湖书院等十余所。
夏相村义学坐落在石璜镇夏相村,始建于明清之交,由相、周、张、宋、史五姓共建,从乾隆至道光,迭经修葺。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起,义学惨遭一炬。光绪年间,几度筹资,艰难重建,仍未完善。至民国,上述五姓慷慨资助再续前功,学舍终得焕然一新。
夏相村义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97平方米。前后三进,为门厅、戏台及连廊、正厅,左右两层厢房,屋顶硬山式。门厅五开间,正厅三开间,均为抬梁结构。正厅左右设耳房,戏台及连廊用五架抬梁结构,两侧天井弹砌河卵石。建筑格局与常见的宗祠建筑相类似,其内涵却不同。夏相村义学是我市迄今发现办学时间较长且保存较好的一所古老学校。校内碑记铭记了兴办义学的艰难历程,为研究嵊州古代教育状况与经济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
起祥小学位于下王泉岗村,系辛亥革命志士俞丹屏出资建造。俞丹屏,名炜,号载熙,1906年加入光复会,民国初期先后任89团团长、浙军混成旅旅长,授少将军衔并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6年后,俞致力于实业,并关注家乡建设。1914至1920年间,俞先后出银万余元,建造了起祥小学。起祥小学由一幢教育楼,楼前天井、围墙及天井两旁各一幢附属用房组成。教育楼坐西朝东偏南30度,呈一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高二层,重檐歇山顶,小青瓦覆面。明间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分心前后三步梁外带前后走廊,一楼、二楼外周均设回廊。二楼过廊檐柱为方木小柱,施罗马柱栏杆。附属用房面阔两间,进深一间,高一层,屋面构筑较特别,为半个歇山式屋顶。起祥小学是我市迄今发现的建造时间最确切、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学校。
灵鹅萃文书塾旧址创建于清道光十九年。院墙石门楣镌“萃文书塾”四字。入内有前厅、后厅及左右厢房和一井。前厅、后厅均面阔三开间,抬梁构造,皆用初加工的石质圆柱,前厅两侧各设厢房三间,用方石柱。书塾石构之用材,粗犷放达,卓然不群。萃文书塾初为韩氏创办,后与竺氏继办之“萃焕学堂”合并,名曰“萃焕小学”,后又更名“绍康小学”。是迄今全市仅存的自镌塾名、构造精良且保存完好的书塾建筑,十分难得。
鹿门书院坐落在贵门乡贵门村。县志载:“鹿门义塾在贵门山,宋吕规叔建,凿山垒石结构三十余楹,朱晦庵、吕东莱相继讲学于此。后圯,清嘉庆间吕氏重建。”书院由南宋理学家吕规叔创建于淳熙元年(1180),现存建筑系清嘉庆五年(1800)重建。吕规叔在鹿门书院潜心研究和传播吕氏家学,其时,江南学子千里趋附,书院享有盛誉。楼前一坦地称“演武场”,相传是吕规叔之子、曾任淮西安抚使的吕祖璟为治安一方、集乡壮练武之处。整组建筑坐北朝南偏东40度,占地面积610平方米,四合式,下层为石砌台基,中设天井,南北两面各筑券顶石洞,为旧时入婺往来之通道。南洞上书“古鹿门”,北洞上题“贵门”,后者系南宋理学家朱熹手迹。南、北两石洞内侧有“隔尘”“归云”楣额,系婺东书法家赵睿荣题写。台基之上构筑木结构房屋,为白墙、灰瓦、硬山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四面相向,回廊互通。书院选址于两山之坳的通婺古道,背倚风光秀丽的南山湖,是一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建筑别具一格的名人遗迹。
敬承书房位于崇仁镇玉山公巷9号,是裘氏十九世祖玉山公(生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卒于乾隆五十三年)为五个儿子建造的书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五联台门的中心建筑。坐北朝南,由主体三合院和南、西两个边院组成,占地面积702平方米。主体建筑三合院,均二层楼房,硬山顶。照壁用五瓦条出檐,檐口施灰塑。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东西次间进深最后一间各为小天井。明间进深最后一间东西各设一门通小天井。梁架为五架抬梁前后单步带前廊,五架梁下增设一根中柱,施观音垛式封火墙。该建筑出檐深远,达1.75米,装修考究。正厅两梢间二楼北壁设跨街楼通向老屋台门。侧屋面阔各二间,梁架穿斗式,第一间均作通道,各通天井和户外,台门设在东侧屋,西侧屋设门通边院,边院大门影绘门神。敬承书房建筑精致,保存较好,体现了崇仁裘氏耕读传家的教育理念,是国保单位崇仁村建筑群的重点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