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素以产茶著名,千百年来,嵊州茶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嵊州茶业,起源汉晋时期,《异苑》有“剡县陈务妻”故事。
现在嵊州春茶上市了,我们去看看茶山风景。
细雨淋漓着,一场紧接一场。终于,太阳出来了,把世界照得和煦透亮,气温也跟着一度度回升。穿过大街小巷,年轻人最先卸下厚重的冬衣。
走在田间地头,暖风曛得人欣欣然欲醉,最是万倾一碧,绿茸茸的着装,催唤出一个清新夺目的春天。有闲情雅趣的城里人,扶老携幼找空儿,去郊外踏青,去赏桃李花开。
乡亲们顾盼的却是田里的农活,该播撒的播撒,该筹划的筹划。但这两天最为盘拨得紧的却数茶农,隔天一趟往山里跑,不断带回新的信息:昨天才刚刚冒出米粒大的尖儿,今天就凑成了对,估计明天叶肉又会肥厚许多。照这样的进程下去,过不了两天,就可以动手开摘了。
仿佛受了这些气氛的感染,我也跟着激动起来。想着那叶芽绽吐的声音,仅是这样关切着茶农的心跳,也惟其如此,才那样洋溢出春的喜悦和希望。
终于到了周六,换一身轻松的装束,揽过摘茶的工具——“稞头”,出发了。那快乐不像去采茶,倒是像去赴宴,心里有点美滋滋,乐陶陶的。闻着旷野清新甜润的气息,伴着野鸟柴丛脆亮的啼鸣,自是不识茶农尽日苦,东风须臾解欢情!
不久,便转过一道山弯,站在盘山公路的冈头处极目俯视前瞻,脚下散开一层层狭长的梯田,时断时续,接连着荒芜的山体。滑向幽深谷地的坡面却并不甘心顺势直下,偏处处凹凸伸延,半途就冒出许多“脓包”,使这里躬起一块馒头状的地皮,那里又嵌入一个漏斗形的谷地。
村民们的茶地基本就呈散点块状,分布在这些临坡背谷面上。每一个突起的“馒头”上基本通体种满了茶树,一圈圈一层层排种得规则而有序,你家是向阳处几行,我家是凹底背面上几行,大家都分配得很清楚,各采各的,绝不冒犯。而且每家的茶地并不在同一个地方,多则十几处,少的也有五六地。
所以一旦开摘,就得唱起“连续剧”,逢这赶那,哪处都耽搁不得,茶山上闹猛沸腾的气象就可想而见了。到处人影绰绰,东边聚着一群,西边拥着一簇,更多的只如蜗牛栖散。远观茶地如盖,似帽,又像块块青黛的布头,那人都成了一个个小黑点,选定位置就半天不挪地儿。一上午过去了,一天也过去了,到第二天,也许就可以转移阵脚。
于是,你又随处能看到起早贪黑,在小路坡岭上匆匆赶场的采茶人。等一个轮回摘下来,回头再看先起摘的地方芽儿又大了,于是不容休息一天,第二轮的采摘又依前一轮的顺序开始。而茶叶的质量却在依次递减,总是第一轮最好,叶质都饱满娇嫩肥厚,称为“头茶”,买价也最高,都视为珍贵。
“二茶”也不错,但再往后推,茶质就越来越不行了,轻、薄为贱,叶瓣开而少敛,以同样辛苦换来的回报已微乎其微。采与不采就缘各自的家境而定,茶期也就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月不能定论,期间的辛苦却都可想而知。
第一回,当我跟着丈夫来到婆婆家的茶地里,呵呵,多嫩的芽儿,碧绿油润的,带着闪亮逼人的光泽。新芽都躲在瓣瓣墨绿钢滑的老叶间,显得零落错置,却颗颗都清新悦人,像一个个急于蹦向天空的胖娃娃,逗着你,诱引你去采摘,去闻香。
我自是急不可待,又小心翼翼地,一颗再一颗,掐下那嫩茎,让掌心厚实着叶芽的柔润与清凉,凑满了一把又一把。扔下去又顾看几眼,那芽儿很快能铺满篮底,又向中心叠起,但粒粒都清晰可数。
常常,一个茶蓬就能溜过半小时,没摘干净又是绝不能挪移的。渐渐地,就萌生出倦意。手有些酸了,眼盯得累了,两腿有点直楞楞。日头高照时,则如蒸烤鱼,越没有耐心又越觉得焦渴难忍。
这才知道,茶香好闻,采茶人难当;兴起于一时容易,自谋生计却必得有立于恒久之意。所以,真正的茶农再苦再累都是不会偷闲的。一个茶期下来,瘦一圈黑一圈也是正常事。
孩子们却不一样,采茶倦了就自找乐去。看,没多一会儿,丈夫已丢下“茶稞头”去找笋了。沿着梯状茶园的斜坎空档处,还有长满竹枝荒草的的坟头间,攀上爬下,拨枝引叶,寻寻觅觅,果然很快就能找来一大把笋:细的、粗的、长的、短的,一碗新鲜的好菜就借着采茶的名义带回了家。
再看他当时一副志得圆满的乐样,就知道这比采茶可要开心十倍。再有时,茶蓬密密如麻的空隙间,还能发现谗人的野草莓,也会有刚从冬眠苏醒过来、神情呆滞的小青蛙。蜘蛛却是茶地里灵巧迅敏的智者,在自织的网里穿梭腾荡,在纵横交错的枝叶间播丝引线。于是这茶园到更像一个生机盎然的野外乐园了。
但这只是天公作美时的风景。殊不知一旦遭逢阴雨天气,沟谷里的世界就会迅速浸润在一片云蒸雾蔚当中。那雾绵密湿重,沾衣落草,漫空飘洒,远山近景无不湮灭。
刚刚还在眼前的人影转瞬就不着踪迹,隐隐约约中只见两棵松影在渺然浮沉。忽然就有了恍如陷身别世孤岛的凄惶,浓雾千重,重门锁,孤茕不可言说!更兼有时候衣不保暖,最厚实的衣裤鞋袜,穿行在雨雾淋漓,不胜交密的茶蓬间,再被迷雾冷雨凄风一吹一袭,难免不会落个沾泥带水,一身寒躯被冻得瑟瑟发抖。
打从小,我只知道看牛、种田、割稻苦,还一直羡慕采茶人。以为一条板凳,一只篮子,隐蔽在茶蓬间,采得欢娱,说笑轻闲,等到日落西山回到村里,把茶叶买了,还能挣到开销的零钱。
素不知今天成了茶乡人的媳妇,以我有限的所知才懂得那油嫩墨绿的芽儿里,其实蕴藏着多少酸甜苦辣。客来时,捧上一杯盈盈的绿茶,香淡味浓,看似轻浅,然人生哲理、生活滋味、深情厚谊却尽在其中。
所以,现在理解了每回要以自产的茶叶赠送亲朋好友时,为什么先生会说:“别人以为这礼轻,其实却分量厚重!”所以也懂得了品茶时,有一种滋味非采茶人绝不能品味,那就是浓浓的茶里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