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非遗传承贵在创新
来源: 作者:通讯员 戚高晟 2024年04月08日09:34:22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近日,市文广旅游局将嵊州珠茶非遗工坊等18家非遗工坊正式命名为嵊州市级非遗工坊。并将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积极提升非遗工坊的非遗保护能力和传承水平,强化非遗保护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为目标,先后出台《嵊州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等多项扶持政策,选树培养非遗传承人,评审创建非遗工坊,大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不再是被束之高阁、仅供欣赏的“展品”,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使群众受益。但另一方面,一些非遗技艺因为受众少、门槛高等原因,在传承发扬的道路上频频遭遇“成长的烦恼”,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如何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主动亲近、认识、了解非遗,成为活化传承非遗技艺的当务之急。

  美食是人类的共通“语言”,以美食为媒,作为活化非遗技艺的切入点是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打开“小红书”软件,“非遗美食”话题下的浏览量高达1.1亿。这些丰富多彩的笔记背后,折射出的是年轻人们对于非遗美食的热衷与好奇。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嵊州小吃小笼包传统制作规范》,突出彰显了嵊州小笼包背后的非遗文化和特殊工艺,进一步刷亮了小笼包制作技艺的“嵊州底色”;采用“政府买单、免费培训”等模式,仅2023年一年就开设非遗小吃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多达521名。学员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能够顺利掌握一门嵊州非遗美食的传统制作技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了保障,而老底子的嵊州非遗美食技艺也能由此活化传承,可谓是一举两得。

  正是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嵊州非遗美食得以从“舌尖”向“心尖”流转,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并自觉成为传承地方非遗美食的主力军。但并非所有的非遗项目都能如美食这般顺利走向大众,更多的非遗往往与现代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让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激发非遗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在强化非遗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打通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连接的“任督二脉”;另一方面,利用好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的现代传承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承方式,只有不断创新形式载体,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才能让非遗项目在传承千年后依旧焕发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编辑:俞露莎
嵊州发布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爱嵊州》APP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专题推荐
· 新春走基层
·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专题】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步一履总关情
· 【专题】点赞助力!绍兴6人候选“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
· 【专题】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 【专题】薪火相传 团结共融———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
· 【专题】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专题】“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 网络主题活动浙江主题日
· 【专题】见证“八八战略”指引之路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易炼红调研省水利厅:进一步提升支撑力防护力牵引力驱动力引领力 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水利新贡献
王浩: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工作重点 做到精准施策 不断推进高水平生态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一视点丨绍兴诸暨金牌调解员“老杨”将20年经验汇编成册
第一视点丨热心伊朗老板在义乌当“国际老娘舅”
浙江率先开启的这项工作,为何能成国家战略?
蓝媒热评丨“两条曲线” 成就“两大奇迹”
国际要闻
俄美首轮安全保障谈判预计于明年初举行
古特雷斯亲口确认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世卫组织:2022年必须终止新冠肺炎大流行
美国2021:拜登执政首年的“欲速”与“未达”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