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举办了一场关于越剧立法的新闻发布会,引来不少关注。
会上,《绍兴市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发布。作为我国首部聚焦越剧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法规,该《条例》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发源于嵊州的越剧,素有“第二国剧”之称,传承发展百余年,早已成为绍兴一张靓丽的文化“金名片”。很多人可能想问,面对一个戏曲,为何要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条例》中写了些什么,对越剧未来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
为啥要立法?
这部《条例》,绍兴已经期盼多时。
绍兴是戏曲之乡。剧种、曲种多样,唱调、韵律丰富,名家才子层出不穷。以绍剧、越剧、调腔等为代表的绍兴戏曲,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当以越剧为魁。
从三两艺者“落地唱书”,在田间地头萌芽的民间曲艺,到声名远播国内外,戏迷票友遍地的“第二国剧”,越剧凭借温婉动听的唱腔和灵动真切的舞台表演,把江南灵韵之气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绍兴市乃至浙江省重要的文化标识。
“此次《条例》的出台,对保护传承发展好越剧,推进文化强市、文化示范区建设意义非凡。”在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立江看来,为越剧立法,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
越剧在绍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保护传承发展经历数十年,已经积累下不少优秀的经验做法。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剧也面临如越剧院团体制机制改革欠深入、文旅融合效益有待提高等困难,另外,先行法律法规也存在执行缺乏可操作性、缺少刚性约束等问题。有时,当涉及越剧发展的相关问题被提上日程,总是难以精准、及时地找到“参考书”。此次《条例》的发布,便是通过地方立法,巩固越剧保护的“绍兴经验”,更好地依法行政,能够从法律制度层面推动越剧以及地方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健全非遗保护法规体系,从而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际上,为提升《条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相关部门一同调研,开展了10多场座谈会和论证会,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600余条。
经过数轮集中修改后,2024年11月27日,经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批准《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讲了啥?
细看《条例》,薄薄一册8页纸,“身板”虽小,内容却很丰富。
记者看到,此次发布的《条例》共5章32条,在第1章的总则后,紧跟着便是越剧保护和传承的内容。
历经百余年,越剧的精华在光影浮沉中不断积淀,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宝藏”,并使其与时代潮流同频,是摆在绍兴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在《条例》的第2章中,对编制越剧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建设以越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内容作出了规定,明确越剧保护传承对象,并通过支持建设越剧资料库、建立健全越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体系等,构建起系统、整体、协同的保护传承体系。
越剧流芳百年,其间不断创新形式,推陈出新。
从80多年前,以越剧泰斗袁雪芬为首的一批年轻越剧女演员,在上海开启新越剧的改革,提炼戏曲艺术精髓的同时,吸纳话剧电影的长处,编演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剧目,令越剧的艺术面貌日新月异;到不久前,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火热“出圈”,富有新意的互动表演形式,加上青年演员出彩的演绎,吸引了一大波流量,许多年轻人走近越乡、恋上越剧。
可以说,创新就是越剧的生命之源。在《条例》中,第16条至第23条便聚焦越剧的创新发展。
“除了对越剧在内容、途径、形式上的创新作出规定,《条例》还提出了很多具体举措。”绍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绍庆说,《条例》更强调越剧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新型产品和业态的创新以及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如支持建设越剧公园、越剧文化街和越剧小剧场,鼓励开发越剧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产品、服务项目等,打造更多的越剧文化“打卡地”。
一个个“量身定制”的“小目标”,既是对越剧创新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绍兴“授之以渔”,对拥抱时尚潮流、创造附加值,进一步激活地方戏曲生命力的不懈探索。
另外,《条例》还对政府购买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越剧从业者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强化了越剧行业的监督管理。
大家怎么看?
可以看到,《条例》里“干货”满满,涉及越剧传承保护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常年在圈内外勤恳耕耘的越剧从业者来说,《条例》的发布是一件大事,细细研读之后,他们又有怎样的看法?
“对于我们关心的焦点问题,《条例》都作出了解答。”绍兴市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裘巧芳说,例如越剧从业者关心的“人”和“钱”的问题,在《条例》中都能找到对应的细则。
资金方面,《条例》明确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源调查、创作展示、人才培养、设施设备、送戏下乡、传播交流等事项;人才方面,则设置有人才培育、解决职称的专项条款等,为越剧团的人才培养、重大题材创作、经费支持等铺好了道路。
“对我们来说,《条例》的出台是福音。”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飞看来,《条例》内容丰富、详细,就像一个“风向标”,为越剧艺术的传承、培育年轻一代越剧演员等工作指引了方向。
作为越剧发源地,近年来,嵊州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将越剧的传唱氛围炒得火热,《条例》的出台,无疑也给活跃在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带来了鼓舞。
“对传承、推广越剧文化更有信心了,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嵊州市文广旅游局党委委员、文化馆馆长姚华江常年从事越剧文化工作,不久前还担任“嵊州村越”的总导演,为这场全民越剧盛事出谋划策,对于《条例》的出台,姚华江认为,这不仅使得越剧的保护和传承有法可依,也有助于提升越剧的知名度。
越剧小镇是嵊州一处远近闻名的越剧文化地标,小镇副总经理陈艳玲认为,《条例》出台后,小镇对优化布局与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开发更多具有越剧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延伸项目,打造更靓丽的文化地标,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味越剧、打卡越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