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室,一场跨越千里的民间借贷纠纷圆满解决。从江西南昌赶来的叶某顺利拿到60万款项,这是他亡父生前借出的借款,叶某连声向市专职调解员沈乃灿致谢。
叶某今年40多岁,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江西南昌从事市政设计工作安家落户。其父叶某荣则在嵊州老家从事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经过多年打拼,家中积蓄颇丰。父子俩虽身居两地,但平时一直保持正常联系。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10月下旬,叶某荣因突发车祸,不幸离世,叶某在为父亲料理后事、清理遗物时,偶然发现一张60万元的借条,借款人是朱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借款人我也不认识,如果我突然向其讨要,或许他会不买账,甚至会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叶某考虑再三决定走法律途径来解决。
“我是今年1月受理该案的,当时叶某没有提供朱某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到当事人便无法推进案件调解。”沈乃灿表示,调解工作首先得和当事人取得联系,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获取朱某的联系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于是,沈乃灿便来到朱某所在村,通过当地村委、派出所及司法所的帮助,获取了朱某的联系方式,并第一时间与朱某取得联系。
今年50多岁的朱某,近几年一直在哈尔滨从事餐饮行业。由于经营有方,生意红火,为扩大经营规模,去年上半年,朱某回嵊向好友叶某荣求助,得到了叶某荣的大力支持。当沈乃灿向其询问是否有向叶某荣借款一事时,他表示借过,而且60万的借款金额也对得上号,只是目前身在他乡,工作繁忙,一时难以脱身,要到年底才回来。
考虑到朱某在外创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借款的前因后果,沈乃灿觉得调解工作应该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不能硬来,随即与叶某联系,要求暂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解,叶某表示可以理解。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沈乃灿便时常和朱某电话联系,朱某获悉叶某荣不幸离世的消息时,曾一度对借款一事有过犹豫,产生过矢口否认的念头。沈乃灿敏锐地洞悉到朱某的心理波动,便从友情、同情、诚实、守信等方面开展思想工作,让其打消“死无对证、欠债不还”的念头,做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和诚信做人。
经过半个多月的思想工作,朱某对叶某荣的突然离世深感惋惜,并表示年底餐饮旺季,正月初九一定会还清该笔欠款。
2月 6日,朱某主动联系沈乃灿要求解决欠款事宜。此时叶某已在南昌上班,得知需当面调解,在沈乃灿解释下,他连忙赶回嵊州。事后,叶某了解到沈乃灿为案件付出的努力,对其表达了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