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口街道屠家埠村,一片百亩草莓基地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果香,这是当地闻名的“万人迷草莓基地”,十多个品种的草莓宛如繁星般点缀其中,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王海原和阮遥曙夫妻长达十年的辛勤耕耘。
近日,冷空气来袭,气温急剧下降。王海原和阮遥曙站在草莓大棚前,望着那一排排白色的棚架,眼神中透露出不同的忧虑。“今天零度,明后天要零下。”王海原紧盯着温度计,眉头微皱。一旁的阮遥曙则显得有些担忧,“还是关上保险点吧,别冻坏了草莓。”但王海原凭借着十年在草莓园摸爬滚打的经验,自信满满地说道:“技术上还是要听我的,外棚关掉,内棚不要关。”这样的场景在他们的日常管理中并不少见,虽时有分歧,但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阮遥曙负责园内的日常事务,如精心整理草莓、处理订单等,而王海原则全身心投入到草莓种植技术的钻研中。正是这样的内外协作,让草莓园从最初的十五亩,逐步发展壮大到如今我市规模最大的百亩基地。
回首往昔,这对夫妻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投身草莓种植之前,他们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王海原笑着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皮肤白皙、面容俊俏,那是十年前作为理发技师的他。“我开的理发店叫‘万人迷形象设计’,当时招牌已经打得很响了。”王海原感慨地说,“虽然理发店不开了,但我不想放弃这个招牌,所以搞农业时,就把名字沿用到了这里。”
初涉农业领域,毫无草莓种植经验的王海原四处碰壁。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虚心向各地的师傅请教,从土壤的改良、种苗的挑选,到病虫害的防治,一点点积累知识。经过十年的刻苦钻研,如今的他对园内每一个草莓品种都了如指掌。站在田边,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是梦之富,中间是梦之赢,那边是梦之娇,白雪早恋是目前市场上的最新品种。”
每年,王海原都会积极试种新品种,从中筛选出最优质的进行次年的规模种植。今年,他最为得意的作品当属白草莓“粉玉”。“去年我在杭州买苗时,偶然发现这个品种,尝了一颗,口感香甜圆润,超级甜。”王海原回忆道,“我立刻引进回来试种,白草莓品种众多,但经过试种,还是这个‘粉玉’最好,产量高,味道也好。客户反馈都非常满意,回头客很多。”“粉玉”凭借其超高的糖度、丝滑的口感和漂亮的外观,迅速成为草莓园的“万人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
除了“粉玉”,田头还有十余个新老品种。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赵洪在品尝后,对“万人迷草莓”的品质赞不绝口:“酸度跟糖度都比较稳定,硬度不错,香味也很正宗,品控非常好。”
在十年间,王海原的草莓基地曾深受打击。去年清明,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风,如猛兽般瞬间摧毁了基地所有的大棚,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王海原损失近两百万元。阮遥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就几分钟的一阵风,整个基地全塌了,我当时腿都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王海原没有被打倒,他乐观地说:“既然选择了做农业,就要战胜天灾。今年我投入三百万元重建了大棚,全部加固,十级以下的风基本能承受。”同时,他还扩大了育苗中心,尽管育苗风险大、成本高,但王海原认为自己育苗更放心,能确保品种纯正。“王海原有自己的思路,自己育苗、试种新品种,这是他的优点。目前来看,草莓苗质量稳定,草莓个头大、产量也不错。”赵洪如此评价道。
从理发店到草莓园,从一场灾难到重新崛起,王海原和他的“万人迷草莓”书写着一段充满汗水与坚持的创业传奇,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