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里还是黄土一片,每次骑电动车经过都得戴口罩。如今不仅有了规范停车位,小区环境也焕然一新!”近日,浦口街道天章社区书记黄霞谈起枫桦名邸小区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令人欣喜的转变,背后是一场由人大代表牵头、多方协同合作的民生治理行动。
枫桦名邸小区紧邻104国道东郭分离桥,由于长期物业失管,桥下黄土裸露,车辆停放毫无秩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时,沙尘弥漫,居民经过此处只能掩面匆匆而行。社区虽多次协调,但受资源所限,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在一次走访调研中,市人大代表高科了解到这一情况。作为长期扎根乡土的人大代表,高科便连续数日深入现场,仔细测量高架桥底裸露区域的面积,认真观察来往车流量,并积极与小区居民交流,广泛收集大家在出行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与系统梳理,高科便提交了《关于治理104国道枫桦名邸段桥下扬尘问题的建议》。巧合的是,这份建议与人大浦口街道工委正在推进的市级生态文明议事联系点建设不谋而合,随即被列为重点督办事项。
在2024年 10月召开的浦口街道民情分析会上,高科用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照片,向与会领导清晰地展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桥下区域大约有10个桥墩的面积,由于长期缺乏硬化处理和植被覆盖,再加上无序停车使得扬尘问题愈发严重,周边PM10浓度相比其他区域明显偏高。”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须标本兼治。”参会的市委主要领导在听取各方讨论后,现场作出部署,要求市交通局联合浦口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同步推进扬尘治理与停车资源整合工作。既要对裸露地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并种植绿植,又要对停车场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从根源上解决“扬尘之困”与 “停车之乱”。
根据民情分析会讨论确定的意见和方案,市交通局与浦口街道迅速组建联合工作专班,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场踏勘、方案设计、施工图审计、预算编制等工作,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曾经尘土飞扬的高架桥底已焕然一新:三千余平方米的裸露地面现已被平整的水泥混凝土覆盖,60个标准停车位整齐排列,场地周边新设置的隔离栅栏既保障了安全,又规范了管理秩序。新增的绿化带生机勃勃,为小区增添了盎然绿意。为确保治理效果能够长久维持,人大浦口街道工委还积极与小区业委会沟通对接,助力业委会转变管理模式,加强日常运维工作,共同守护这份“推窗见绿、出门无忧”的幸福。
“民情分析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们通过民情分析会推动解决了专项消费券发放、增设充电桩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人大浦口街道工委负责人表示,“依托代表联络站,搭建起了政府、人大代表、居民多方对话的平台,通过‘民意收集-建议转化-协同治理-效果反馈’的模式,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实实在在、可感可及的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