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北京、西藏、新疆、海南……嵊州小伙12天2万公里辗转8个省市
这几天,一组视频在嵊州朋友圈疯转:在西藏拉萨,在外开“嵊州小吃”店的嵊州人竹小祥忙着制作小笼包,店里店外人来人往,热气氤氲的店铺与不远处的布达拉宫遥相呼应;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嵊州“小笼人”王仲良将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端上餐桌,来往的客人不停地竖起大拇指……
而这组视频,便出自我市的青创客厉镇超之手。他花了12天时间,辗转黑龙江、北京、西藏、新疆、海南等8个省市,寻找散落在中国最偏远地区的“小笼人”,记录他们在外创业的艰苦奋斗的故事。
“特种兵式”寻找小笼人
“80”后厉镇超是我市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创客,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家乡文旅、产业方面的视频宣传,在他的视频号里,到处可见西白山、崇仁古镇等风景。而说起此次天南海北寻找嵊州“小笼人”,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才有了这次特殊的旅途。“我一个朋友一家三口就在外面做小笼包,说起现在嵊州小吃产业发展那么好,宣传也多,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在外‘小笼人’的生活就更好了。”厉镇超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厉镇超在考虑几天后,找到了嵊州市小吃协会,并把宣传在外“小笼人”的想法进行了告知,协会也格外支持,帮他联系了小吃联络站,并推荐几位人选。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地域性,厉镇超也专门选择了新疆、西藏等地区。经过两周的准备,他独自一人大包小包开启了这场“特种兵”之旅。
“根据路线规划,第一站先到上海,然后北上到黑龙江,接着到北京,再到成都,这里作为中转站,到新疆、西藏、湖南,最后一站到海南。”厉镇超表示,此次出行的费用,他也是自己拉了点赞助,在有限的资金里,希望能圆满走完这一旅程。
然而,旅途的经历比想象中的坎坷。“基本上每次都是晚上10-12点之间到一个地方,然后按照给的地址先去找店,最后再去开一个钟点房休息一下。”厉镇超回忆,12天下来就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每天最多睡四个小时,第二天三点多就要到店里,开始拍摄“小笼人”一天的工作。“特别拍摄新疆和西藏的时候,从机场到目的地还要坐车四个小时,加上高原反应,头晕乏力。”
“小笼人”创业精神值得敬佩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12天时间20000公里,厉镇超也是顺利地完成了8个“小笼人”的拍摄,而说起此次最大的感触,厉镇超坦言,和他们比起来,自己这趟旅途的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印象最深的新疆和西藏两位‘小笼人’,在外创业也有20多年了。”厉镇超回忆,早晨5点多,当拉萨城还沉浸在一片睡意之中,竹小祥的小吃店已经打开门、亮起灯,一家四口在几平方米的小厨房里忙碌起来。
在交谈中,厉镇超得知,海拔超过3600米的拉萨,空气相对稀薄,水的沸点比内地低了不少,如果仅靠蒸笼,小笼包不容易熟,所以必须用高压锅。也正是因为这道工序,江浙风味的小笼包有了“新味道”。“当初他们来创业的时候,有些年纪较大的本地客人听不懂普通话,他又不会藏语,所以自己也慢慢开始学了一些简单的藏语。”
而说起新疆的“小笼人”王仲良,应该是厉镇超拍摄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王师傅说他来新疆20多年,都没有去新疆好好转转。”厉镇超说,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也属于高海拔地区,由于地域关系,很少有人吃猪肉,但又不能没有猪肉小笼包,每次都要运输四个多小时,从隔壁县运输过来,“后来王师傅也是创新用牛肉做包子,但是牛肉比猪肉韧劲足,改良了好几次才成功。”
回看8位“小笼人”,有旁白、有独白、有故事,一个个视频直观地将他们在外创业的经历,用独特的视角显现出来。“时间还是比较仓促,我打算重新构思一个版本,拿去省里参加比赛。”厉镇超说,比赛不是为了拿名次,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嵊州“小笼人”在外艰苦创业、奋发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