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烟雨江南,越地古邑,有文宗鲁迅先生之遗踪,若明珠散落,熠熠生辉。今予携稚子,循其故迹,访其故居、祖宅、百草园、三味书屋、纪念馆,以溯其文脉,仰其风骨。

故居者,于会稽古巷深处,幼时居止之所也。入门则陈设俨然,几砚列于前,衣冠悬于壁,皆鲁迅日用之物也。抚案几而思,似闻昔日笑语;观旧物而叹,如见当年风神。墙垣斑驳,苔痕上阶,岁月之痕,宛然在目。

祖居与故居比邻,乃累世之基业也。堂构虽旧,雕甍画栋犹存越中旧制;轩窗半启,几案陈设尚显诗礼家风。徘徊于庭除之间,忽觉斯人虽逝,而门庭之气象、先德之遗风,依稀萦绕楁棟之间。

百草园者,鲁迅幼时游嬉之地也。芳草萋萋,杂花竞放,藤萝蔓衍,鸟雀啁啾。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文,尝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云云,今亲临其境,方悟斯言之不谬也。园中一石一木,俱含童真之趣;一虫一鸟,皆成妙笔之资。

三味书屋,发蒙之所也。室中楹联尚存“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之句,案头犹见戒尺之痕。忆昔鲁迅晨读,书声朗朗,学而不厌;而今空余翰墨余香,萦绕梁间。临轩而立,恍闻书声振林樾,见鲁迅执卷沉思之状焉。

纪念馆,巍然独立,藏鲁迅手泽甚富。简策盈箱,函札充架,画影经籍,灿然可观。观其生平,自少至老,笔耕不辍;察其志节,虽处浊世,不改其贞。鲁迅以如椽之笔,刺时弊而醒民智;持赤子之心,忧天下而系苍生。

归而思之,此行非独访古,实乃问道也。鲁迅之文,如鉴照世;鲁迅之德,若日经天。于今日变局之中,其志愈显其光。愿后人踵武前贤,持正心以立世,秉公义而直言,庶几不负鲁迅之遗教焉。

噫嘻,今日一游,获益良多,遂记之,以志仰止。

徐淇昉書

時為乙巳年闰六月初二日

  

附录:作者简介


徐淇昉

作者徐淇昉,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籍贯为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民国官员徐士达之孙。他的祖父徐士达,不仅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更是文采斐然,博通经籍。徐淇昉继承了他祖父的优良基因和天赋,且自幼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深受其祖母丁梅兰的启蒙与教诲,更得其父亲徐荣生的悉心传授。在其深厚的家族历史背景与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所熏陶之下,徐淇昉继承了家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寄文学之志,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