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越剧旋律不再是才子佳人的专属,在下王镇的村头巷尾,它正承载着垃圾分类的新风尚。“原来,垃圾分类的宣传还能用越剧来唱。”小溪村村嫂郭松平兴奋地说。

  近日,下王镇邀请文化特派员,通过带领当地村嫂用越剧传唱《垃圾分类新时尚》,让环保理念随着悠扬的曲调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啥分?”“怎么分?”文化特派员徐亚莲从越剧的唱腔特点、发音技巧入手,耐心细致地为村嫂们逐句示范教唱,并将垃圾分类知识点巧妙融入经典唱腔,50余名村嫂紧跟节奏,时而婉转低吟,时而清亮高歌。

  “现在大家一边哼着曲儿,一边就把垃圾分好了,既有趣又记得牢。”郭松平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传统戏曲的赋能,让枯燥的分类知识变得鲜活入心。而通过趣味活动,将垃圾变废为宝,则让抽象的环保理念变得更加可知可感。

  在三江街道“浪里个浪”邻里中心,一场名为“不‘南’不造,旧物新生”的环保活动让孩子们化身“环保小工匠”,一个个洗净的矿泉水瓶经过孩子们的裁剪、装饰,变身为悬挂的“梦幻云朵灯”和实用的“黏土魔法笔筒”。

  “一个塑料瓶完全降解需要450年。”社工在一旁适时讲解,触目惊心的数字,结合眼前“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让在场的孩子和家长们深刻理解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紧迫性。

  从下王镇的越剧传唱,到三江街道的巧手“变宝”,我市各地正积极利用地方特色,通过群体互动的方式,让垃圾分类宣传接地气、入人心,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