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崇仁古镇非遗联合党委的例会上,一场围绕 “迎接第七个非遗共富工坊入驻” 的攻坚部署热烈展开,会上明确 “台门里面的杂物请尽快清理,厕所等配套设施也请加快推进”。这一高效推进的筹备工作,让泥塑共富工坊负责人宓风光满怀期待:“当典台门地处四五村与杏花村交界,起初还担心周边环境复杂,没想到联合党委短短数天就理顺了所有问题,我们一定尽快入驻。”

  崇仁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不仅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年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如何将这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崇仁镇今年提出建设非遗共富工坊群,让古镇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然而古镇有 5 个村,民居互相穿插,甚至一个台门的几户人家都可能分属好几个村管辖,因此要顺利设立共富工坊,必须打破这道行政藩篱。” 崇仁镇党委副书记王刚介绍道。今年 3 月,镇南村、四五村、杏花村、七八村、九十村等古镇 5 个村党组织成立古镇非遗联合党委,正式拉开了非遗共富工坊的破冰大幕。

  “我们先对古镇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摸排,目前已建档 26 个,再通过系统培育,逐步孵化出竹编、榨面等 6 家共富工坊并成功入驻古镇,带动了 300 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七八村党总支书记、联合党委召集人陈顺军坦言,每一家工坊的落地,都凝聚着众人的大量心血。

  “竺根姚石共富工坊” 负责人竺学汀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在入驻过程中,联合党委成员始终全程跟进,多次帮忙解决实际难题。“工坊装修时,与隔壁居民起了小矛盾,非遗联合党委第一时间出面协调,很快就化解了纠纷。” 入驻古镇后,他们能安心专注创业,还开发出大批文创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引进非遗共富工坊只是第一步,更要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陈顺军说。为了发展壮大非遗共富工坊群,非遗联合党委创新建立从项目孵化到市场拓展的六大服务机制。尤其在关乎工坊生存的市场拓展方面,联合党委积极探索,创新推出 “非遗研学游” 精品路线和系统化研学套餐。此外,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引客流、联合文旅部门开发沉浸式游览项目等举措,非遗共富工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 5 万人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崇仁古镇非遗共富工坊群实现村民总增收 400 万元,村集体增收 30 万元,营收共计超 1500 万元。王刚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加大非遗共富工坊孵化力度和集聚效应,至年底力争非遗共富工坊扩充到 9 家,村民收入、非遗文化体验游客量、年综合收入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