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头原来不属于易腐垃圾啊。”仙岩镇环卫工人李阿姨在一声惊叹中解开了知识盲区。8月16日,仙岩镇创新推出“垃圾分类能力提升+夏日清凉慰问”专题活动,为50余名一线“城市美容师”送上知识与温暖的双重大礼。
活动摒弃枯燥说教,采用“理论讲解+情景模拟”模式。在“分类急诊室”互动环节,环卫工人们分组对20种常见垃圾进行现场分拣竞赛,在紧张有趣的实操中迅速掌握分类要点。培训还特别强调接触有害垃圾、易腐垃圾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作业安全规范。
活动尾声,一份份装有毛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的暖心礼包送到每位环卫工人手中,叮嘱他们注意高温防护,现场掌声阵阵。这种“理论+实操+关怀”三位一体模式,有效提升了环卫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作业规范性,夯实了垃圾分类的“末端”根基。
少年儿童则被培育为垃圾分类的“生力军”和“传播者”。在鹿山街道社区活动室,一场专为小朋友设计的垃圾分类活动妙趣横生。
知识问答环节,孩子们小手高举,争相抢答,“电池是有害垃圾!”童声清脆响亮,现场气氛热烈。活动高潮是DIY制作垃圾分类环保袋,小朋友们化身“环保小画家”,用五彩画笔在素色环保袋上尽情挥洒创意,绘制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分类图案。这些独一无二的环保袋,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成为孩子们随身携带、传播分类理念的“小使者”。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环保意识深植童心。
三界镇始宁社区的“小小垃圾分类家”活动同样精彩。10余名小学生在观看动画宣传片、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后,兴奋地参与模拟投放游戏。他们手持印有电池、塑料瓶、鱼骨头等图案的卡片,在四色分类桶前快速判断、准确投放。活动还向家长发放了30余份垃圾分类环保扇和20余份宣传手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纽带作用,将课堂知识延伸至家庭实践,有效带动了更多家庭共同参与。
“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和实效性,关键在于抓住重点群体精准发力。一线环卫工人和少年儿童正成为这场绿色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嵊州正通过聚焦关键群体、精准施策,层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为绿色家园建设汇聚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