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秋风轻柔地穿梭,带着几分闲适,轻拂过嵊州越剧博物馆的檐角。踏入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宛如时光的使者,静静诉说着越剧先辈们筚路蓝缕创建越剧的艰辛历程,以及这门艺术从诞生到发展、从发扬到传承的波澜壮阔。我沉浸其中,仿佛能看到那些先辈们在简陋的舞台上,用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点亮了越剧的星星之火,让这朵艺术之花在岁月中逐渐绽放。

从博物馆走出,我再来到越剧小镇。刚踏入买票处的公园廊亭中,一阵缠绵悱恻的戏腔如惊雷般猝不及防地攫住我的心神。抬眼望去,原来是柱子上放置的广播正戚然唱着《孔雀东南飞》的《惜别离》片段。那曲中,何赛飞婉转如莺啼的傅派唱腔,似泣似诉,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无尽的哀愁;茅威涛醇厚似陈酿的尹派声线,低回萦绕,仿佛从岁月深处传来,将“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如磐石的誓言,一点点揉碎在这瑟瑟秋风里。

“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思弦中寄;弦声淙淙似流水,怨郎此去无归期。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思弦中寄;弦声习习似秋风,仲卿难舍我爱妻”……这首由《孔雀东南飞》改编的经典片段《惜别离》,经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与何赛飞深情演绎,别具哀婉韵味。与其他传统越剧不同的是,它以二胡的婉转旋律贯穿全曲,将离别之痛诉至极致;笛箫的清冷音色勾勒出流水空灵,潺潺思念无尽流淌;古筝的烘托更让每个音符如泣如诉,这便是《惜别离》至哀至美的独特魅力之处。

听闻此曲,我的心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填满,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那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看到了诗中描绘的画面:刘兰芝严妆辞别,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被遣归时,她“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那精心装扮的模样,并非是为了炫耀,而是她以这种方式,保持着最后的尊严,向这不公的命运无声抗争。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处妆容,都透着一种决绝,仿佛在告诉世人,即便离开,也要走得体面。

而焦仲卿,他并非是外界想象中那种一味痴情的模样。他面对母亲的逼迫,内心痛苦挣扎。“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他试图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寻找平衡,既不忍违背母亲的意愿,又无法割舍对妻子的深情。他在无奈中,只能先让妻子暂且回家,承诺不久后便会将她迎回。可命运弄人,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悠悠走过千年,这段在封建枷锁下的爱情,以令人痛心疾首的方式落幕,二人悲惨地双双离世。刘兰芝以决绝之姿赴死,如一颗璀璨流星划过黑暗夜空,尽显壮烈与勇敢。她本可在尘世中继续挣扎,或许能寻得一丝生机,却偏要以极端方式,向不公的命运发出无声却掷地有声的抗争。然而,我满心困惑愤懑,她既然死都不怕,为何不去反抗焦母的无理与专横?她的悲剧,让我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痛。

而让我内心更添不解的是,身为丈夫的焦仲卿,明明深知爱人在婆家日夜辛劳、受尽委屈,在母亲逼迫下,一步步走向与爱人分离的绝境,却不敢有丝毫反抗母亲顽固之意的勇气,像一只被绳索紧紧束缚的鸟儿,即便心中有着对自由的渴望、对爱人的深情,也只能在狭小空间里无奈扑腾翅膀。这一种懦弱的性格,让我既愤怒又叹息。

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可他们的故事,却在今天这嵊州越剧的弦索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深深撼动我这颗幽思绵邈的心。那二胡的婉转,似是刘兰芝那如断线珍珠般的泪,一滴一滴,落在岁月的长河里,溅起层层悲伤的涟漪;笛子与箫的清冷,宛如焦仲卿那声声沉重的叹息,在秋风中飘散,却又久久不散,仿佛在诉说着他们那无法言说的痛苦;古筝的萦回,恰似他们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在时光中缓缓流淌,缠缠绕绕,让人心碎不已。

我静静地站在这越剧小镇的廊亭里,周围的人群来来往往,欢声笑语不断,可我却仿佛置身于一个只有我和这千年爱情故事的世界。这戏腔,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延续,是历史的回响。它让我深刻地明白,爱情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彩。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就像一颗在历史长河中闪耀了千年的璀璨星星,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坚守自己的内心,要勇敢地去追求真爱。即使前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即使命运对我们百般捉弄,也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放弃对真爱的执着追求。

如今的社会,难再有这般封建桎梏下的爱情悲剧,即便有情殇,也或是一方情非得已提出分离,徒留满心忧伤;或是一方痴情单恋不得,空余无尽怅惘。这种情感,更多是在现实的泥沼中挣扎,带着无奈与苦涩而已。

唉,“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思弦中寄”……此刻,秋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我心中的那股暖流。这暖流,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给予我的力量,是茅威涛与何赛飞的绝唱带给我的感动。我知道,这曲《惜别离》会一直在我心中回荡,心里隐藏着“惜别离”的故事,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难以忘怀、悲催而又感人的旋律……

嗟乎!兰芝严妆,非为饰容,乃彰其志。以玳瑁之光,照礼教之暗;削葱凝霜,刺命运之昏。蒲苇纫丝,誓坚若磐石;秋风瑟瑟,终断于霜冥。噫!其赴死也,非怯也,乃以血为墨,书抗争之章。一颦一笑,俱为绝响。悲夫!千年而下,犹见其衣袂飘飘,立于秋风,向天而诘:何谓不公?

‌仲卿默然,非无言之勇,实孝纲为枷。母命如山,爱妻若水,两相搏击,其心如绞。纵有飞天之翼,终困于樊笼;虽怀凌云之志,徒望于穹苍。其泪也,绝于松柏梧桐交荫之处。悲哉!懦弱非其本心,乃旧时铸其之哀。然仲卿性怯,终致悲剧。呜呼!“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铮铮之誓,何以终化空誓?千年之后,犹闻低徊:何以解缚?而吾之叹,散于廊亭秋风……


附录:作者简介

徐淇昉

徐淇昉,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籍贯为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民国官员徐士达之孙。他的祖父不仅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更是文采斐然,博通经籍。徐淇昉继承了他祖父的优良基因和天赋,且自幼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深受其祖母丁梅兰的启蒙与教诲,更得其父亲徐荣生的悉心传授。在其深厚的家族历史背景与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所熏陶之下,徐淇昉继承了家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寄文学之志,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