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西白山腰的石璜镇白雁坑村迎来香榧丰收季。海拔700多米的古香榧林中,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头茬青果。巨石嶙峋之间,千年香榧树顽强生长,形成“石中有榧、榧中有村”的奇特景观。

  白雁坑村近年来依托“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的独特地质资源,通过交通改造、生态修复与文化赋能,实现了从偏远贫困村到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的华丽转身,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白雁坑村拥有54处地质遗迹,火山岩土中丰富的微量元素造就了香榧独特回甘的品质。然而十多年前,因交通闭塞、山高路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30余万元。

  转机发生在2013年。当地在申报地质公园过程中,创新提出“地质文化村”发展理念,并于2018年11月成功获评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我市累计投入超3亿元推进环西白山区块道路建设,将狭窄难行的“羊肠道”拓宽为6米双车道,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同时,专家团队勘测规划后,将巨石阵与香榧林打造成天然地质博物馆和研学课堂,修建观景步道,持续推进生态修复。随着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里的民宿从零星几家增至21家,去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守着好山好水,村民走上致富路。榧农洪小园自豪地介绍家乡香榧的优质口感。客商黄卫生连续八年来村收购香榧,盛赞这里“环境好、品质好、空气好”。村民斯林福家的民宿从3间扩至15间,加上香榧收入,年收入超3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5万元。

  市自然资源局地矿科科长许伟永表示,该村成功的关键在于借地质之“题”,发挥生态、文化与产业融合之效,把自然遗存转化为发展动能。近年来,白雁坑村联合周边村庄打造“西白忘忧”美丽精品示范环线,形成资源整合、特色互补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还承办了浙江省青少年地学夏令营等活动。

  石璜镇白雁坑村村党支部书记斯伯荣说,从“穷山沟”变成“共富村”,靠的是守住生态底色、做足地质文章。接下去,他们将继续擦亮“地质文化村”金字招牌,以环境保护赋能村民增收,让更多村民吃上“生态饭”。目前,该村正积极发展以农家美食、特色民宿和康体养生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