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长兴在田里劳作
七月的太阳,毒辣辣的。风吹在脸上,热乎乎的。一个炎热的午后,记者驱车赶往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寻找一位名叫倪长兴的种粮大户。正在田间忙活的他皮肤黝黑,汗水打湿了半身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两只裤管高高卷起。见到记者,倪长兴赶紧停下了手中的农活,把我们带进了一旁的旧楼房。“来,先吃一块西瓜吧!”还没等记者坐定,他就从后院里捧出了一只在井水中泡得冰凉的大西瓜,用最朴实最热情的乡村礼仪招呼客人。
14岁开始务农
“农家少年”早当家
“我们农民不怕热,每天都在外面,温度是一度一度高起来的,不太感觉得出来。不像你们老是待在空调里的人,一出来就热得受不了。”乡间田野的旧楼房里,没有空调,只有一把吊扇呼拉拉地转,老倪的思绪开始蔓延。
14岁那年,小学刚刚毕业的倪长兴就开始了他的务农生涯。“我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父母年纪都大了,姐姐早就出嫁,我和哥哥必须要撑起这个家。”倪长兴说,从参加劳动开始,他就认命了。“既然是种田的料,就安安心心地把农活干好吧。”
在农村,从来不缺干活的好手。和那些正当年的壮劳力相比,14岁的小长兴干起农活来肯定是赶不上进度的,但他比别人多长一个心眼。大人们在干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用心地琢磨,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农活的技术要领。就这样,凭着一股子钻研劲,一心一意务农的倪长兴在17岁那年成了队里的农业技术员,18岁当上了生产队最年轻的副队长,20多岁就成为生产队里的“一把手”了。
37岁勇挑重担
科技造就“种粮大户”
1985年,绍兴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订购。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结束,被称为是农民继“分田单干”后的第二次“松绑”,它使农民从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中解放出来,成为市场主体。就在这一年,37岁的倪长兴承包了生产队的188亩水田,成为绍兴第一批种粮大户,188亩水田在当时为“最大”。
“当时村里办了个平绒厂,村里的大多数劳力进了这个厂。大家都想当工人,不用日晒雨淋,收入还很稳定。”倪长兴说,他当时和大家一样,也不想再做农民了。但没人种田怎么办?毕竟农业税和订购的粮食任务还是要完成的。权宜之下,村里领导找到了倪长兴,希望他这个生产队长能够挑起这副担子。考虑再三,倪长兴答应了,承包下队里的188亩粮田,代生产队其他农户完成每年12.5万公斤的农业税和订购任务。“当时的政策其实非常优惠,不仅不用上缴承包费,村里的平绒厂还每年补贴给我每亩80元。”
但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优惠政策并没有让倪长兴赚钱。承包第一年,因为产量不高,他亏了1000多元。“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失败还是有必然性的。第一,农民是靠天吃饭的,收成难免不稳定。第二,当时科技不发达,人力成本耗费太多。一斤稻谷只卖1角多,一个人一天的工钱则要三四元。记得帮工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60多人。”倪长兴说,从第二年开始,他就没有再亏过钱了。而成功的取得,仰仗的是各类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
“我记得很清楚,1986年,我第一个从农技站买来了杀草丹,大大地节约了除草的人力成本。当时大家都不敢买,怕草死了苗也会跟着死,但我相信科学。农技站里公开推广的东西,肯定是试验成功的,尽管放心用好了。”倪长兴说,这以后,他完成了科技引进农田的许多第一个。第一个使用收割机,第一个装了变压器,第一个用上了风干机,第一个买来了拖拉机,第一个从耕耙种植、植保、收割、烘干全部实行了机械化操作。此外,他还实施了土壤测试配方施肥、稻鸭共育、病虫测报等科学管理,总结出了“早稻免耕直播,晚稻抛秧”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种田致富。
当然,这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倪长兴也经历过许多失败时刻。“早在20多年前,我就搞大棚蔬菜。当时在绍兴城里,小尖椒因为稀少,卖到了20多元一斤。我手头有货,但因为交通不便,没有办法运出去,最后只好免费送给了村里人。”他说。
61岁还在田间
他对粮食爱得深沉
创新加实干,为倪长兴赢得了绍兴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的美称,也使他获得了比较高的荣誉。1986年,他当选为绍兴县政协常委,而且一做就连任三届,后来又做了一届县人大常委,再后来还当选了绍兴市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大代表、省党代表。2005年5月,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赴北京受表彰。
但再大的荣誉和再高的政治地位,也改变不了倪长兴作为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今年已经61岁的他,身体依然相当硬朗,每天5点多他就已经下田干活了。“别看我年纪大了,干起活来一个可以顶两三个人呢。”倪长兴说,当了一辈子农民,他已经离不开这片土地,一直会干到干不动为止。“我小时候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树根、草皮都吃过,所以对粮食很有深情。”
回顾这40多年的“种粮”日子,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倪长兴从来没有后悔过。“做农民,绝对是发不了财的,但和过去相比,条件肯定是好多了。打个比方,原来我们吃霉干菜,蒸蒸就吃了,现在我们吃霉干菜,可以拿油来炒着吃。”
眼下让他唯一担心的是,愿意当农民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我的188亩承包田,现在只剩下100亩稻田了,其他的成了鱼塘,用来养龙虾和草鱼。”老倪说,他这么做,倒也不是为了多赚钱,只是请不到人干农活的无奈之举。
倪长兴:1948年出生,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人,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第一代种粮大户,从1984年开始承包粮田,累计缴售国家商品粮350多万公斤,先后荣获全国售粮模范,绍兴县建设社会主义功臣,省、市、县劳动模范,市、县优秀党员,全国种粮大户等39项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