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陈唐飞文集
第 二 十 三 章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陈唐飞   2010年02月04日09:09:21  
  • 字号:  
  •  
        “我不能走,孝籁你不要这样,放下我,我不能走!”竺绍康大声地对王孝籁说。

    王孝籁是被他师傅楼映斋派来接竺绍康去住院的。他说:“我师傅说了,他已经给你联系好了一家医院,你这病不住院治已经不行了,他叫我一定要把你接走,他自己在医院门口等的。”

    竺绍康:“我谢谢你师傅,我在上海能得到他的帮助,我心存感激。”

    王孝籁:“我师傅说过,只要是因为自己的生意在上海刚有点眉目,如果自身条件好一点,那早把你送到医院去了。”

    竺绍康:“就是嘛,你们自己做生意挣点钱不容易,还这么倾囊相助,我真是感激不尽啊!”

    王孝籁:“我们都是嵊县老乡,这样做是应该的,我们快走吧!”

    竺绍康:“我真的不能走,我在等沈云卿。她过去一直都是很准时的,三天给我去买一次药。可是最近,二个三天都过去了,沈云卿没有来,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我要在这里等着她。”

    王孝籁:“沈云卿会出什么事情,她老公王金发是联络站长,在同盟会里很吃得开,她不会出事情的。你还是去吧,住院去,身体要紧。我看你身体这么虚弱,不住院治疗已经不行了,走吧!”

    竺绍康:“我要再等一等她。”他正这么说着的时候,耳朵里听到远远的有脚步声走来,他又说:“你听听,有人来了。”

    王孝籁:“那正好,一定是沈云卿买药来了。”

    竺绍康啼起耳朵细心地听着这由远而近的脚步声。随着这脚步声越来越近,他越来越能清晰地分辨出来,这脚步声很熟悉。从这脚步声的重量,他推断出,这是男人,个子很高。竺绍康一阵惊喜,大声喊起来:“是他,张伯歧,伯歧回来了,伯歧来了!”

    果然,张伯歧迈着大步来到竺绍康面前。

    从脚步声里能分辨出是谁。如果不是知根知底,亲密无间,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竺绍康用带病的身体,和张伯歧紧紧拥抱在一起。战友重逢,百感交集。

    张伯歧:“大哥,你还是躺着休息吧。你放心,这会,我们什么都有了。”

    竺绍康不肯松开张伯歧,激动地说:“伯歧,我的好兄弟,你干得太好了!”

    张伯歧:“大哥,你别激动,躺下吧!听我向你汇报情况。”

    竺绍康:“我见到你,病都好了一大半,我就这么坐着,来,你也坐下说。”

    张伯歧:“我和尹锐志参加了光复上海的战斗。我们带的兵都是王金发训练出来的。没想到上海光复这么简单,上海的清兵真的不堪一击。”

    竺绍康:“这里面应当看到陈其美的功劳。他所在的同盟会几个人虽然不会打仗,但是陈其美善于组织发动各界群众,上海的会党、商团、文化界人士,陈其美通过王金发的秘密联络站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他号令一出,这许多人都起来,力量也就强大了。”

    张伯歧:“原来是这样,这么说,王金发的联络站也真起作用了。”

    竺绍康:“那当然喽!办联络站是孙中山先生布置给上海同盟会的任务。陈其美他自身没有能力来完成,正好找到了王金发,王金发也正好按我们事先商定的变卖了家产,这一大笔钱正好派上了用场。由于这几个正好碰在一起,陈其美这个同盟会上海总部的负责人,就稳稳当当地坐他这把交椅了。”

    张伯歧:“王金发变卖家产的钱,总算替他们办事情了,我们倒是吃尽了没有钱的苦头。”

    竺绍康:“没有关系,这不是都过来了吧!我坚信自己,这点困难,难不倒我们。你再说说上海光复以后,陈其美有什么打算。”

    张伯歧:“陈其美任上海都督。他以同盟会上海总部负责人的名义任命我和尹锐志、蒋志清为敢死队队长。计划先光复杭州,再光复南京。现在上海制造局那边的枪支弹药和同盟会的一半经费归我们,钥匙已经在我手里了。”说着,他把钥匙交给竺绍康。

    竺绍康:“钥匙你拿着。陈其美没有具体说怎么去攻打吗?”

    张伯歧:“他哪能说这个。他自己在攻打上海制造局的时候,被清兵诱骗上当,而被逮捕,是我们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才把他救出来的。他的意思就是把光复任务全交给我们。等孙中山先生一回到上海,他就可以向孙中山汇报,好大喜功!”

    竺绍康:“向孙中山先生汇报,这没有错。我也这样想,等孙先生回到上海后,我把我们的情况向他汇报一下。不过,这样的话,我们更应当把光复杭州、光复南京的仗打好了。伯歧,这仗怎么打,你有什么想法。”

    张伯歧:“我简单一想,就是上海怎样打,杭州也怎样打。”

    竺绍康:“那不行,伯歧,现在你肩上的担子重起来了,这两个地方的仗主要靠你了,你不能这么简单地想问题,尤其是打仗,那是真刀真枪地干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你死我活。我知道你浑身是胆,打仗很勇敢,不怕死,可是光凭这些是不够的,打仗还必须要有智慧,兵书上叫谋略。”

    张伯歧:“这个……,现在学都来不及了,那你就给我多多指教吧。”

    竺绍康:“办大通学堂的时候,你们都在学习,我也看了许多打仗方面的书。打仗,这是一件很大很难的事情。必须随机应变,不能拘泥于过去的、别人的框框里面,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创新,这就得要谋略。”

    张伯歧给竺绍康倒了一杯水。让竺绍康喝口水,慢慢讲。他的神情里,对竺绍康的病体很不心安,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自己缺少知识,只有让竺绍康大哥带病给自己传授军事知识了。

    竺绍康:“施计用谋,是打仗当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打仗的指挥员在斗智赛谋,胸有妙计,高敌一筹,则能以少胜多,以劣胜优,有时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孙子兵法曾提出‘上兵伐谋’。”

    张伯歧很着急地:“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竺绍康:“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要有透彻的了解。”

    张伯歧:“我现在就去杭州了解情况。”

    竺绍康:“先别着急去杭州,坐下来,我们不妨把杭州和上海作个比较,敌我双方就可以知己知彼了。”

     

    谢飞麟老师在尹锐志、周亚卫的陪同下来到竺绍康这里,从而打断了竺绍康和张伯歧的谈话。

    谢飞麟说:“尹锐志回来把光复上海这么大的喜讯告诉我,我激动得怎么也坐不住了,就跑了过来。”

    竺绍康:“你来得正好,我还想派人去请你呢!”

    谢飞麟:“都是自己人,请字就不必说了。倒是影响你休息,你身体怎样啊?病有好转吗?”

    王孝籁:“我师傅已经联系好了医院,我正接他去住院呢?”

    谢飞麟:“绍康,住院是需要的,你要去。”

    竺绍康:“我的身体,我心里有数。快坐下,谢飞麟老师坐下,尹锐志,你自己动手,壶里有开水,给谢飞麟老师倒开水。”

    尹锐志抓起暖壶,壶是空的,根本没有开水。她心里明白,竺绍康这里已经几天没人来照料了。

    张伯歧对他们的到来,一看没有尹维峻,便就关切地问:“尹维峻呢,小妹怎么没有跟你们一起来?”

    谢飞麟:“小维峻,我也是许多天没见她人了。前段时间她和周亚卫一起制造炸药,这几天她干什么了,亚卫你知道吗?”

    周亚卫:“我也不知道,因为她出去不跟我说的。”

    谢飞麟:“尹锐志应该知道吧,你妹妹她干什么去了。”

    尹锐志:“嗨!别提她了,她跟我也不说实话,只说她要挣一大笔钱,给绍康大哥看病。”

    竺绍康:“都是我这身体连累了你们哪!”

    张伯歧:“我总认为,你们对小妹关心不够,住在一起,却不知道她干什么去了,真是笑话!我非常担心小妹要出事。”

    尹锐志:“你又来了,张长子,你不要以为就你一个人在关心小妹,难道我们就不关心她了吗?她那么大的人了,又不是三岁小孩,会出什么事?”

    张伯歧:“尹锐志你不要用这种眼光看我,我这是秋瑾大姐交给的任务。小妹真的出了事,我就找你算帐!”

    尹锐志:“好啊,长子个,你现在就来!”她说着捋起袖子,做出打架的样子。

    张伯歧:“我好汉不跟你女斗,你厉害,我怕你,可是你没有照顾好小妹,这是赖不掉的。”

    尹锐志:“我赖什么了,你说啊!我赖什么了?”

    谢飞麟:“尹锐志,你不要过份!伯歧他也是关心维峻嘛!你何必这样大动肝火,吵吵闹闹的。”

    竺绍康:“我倒认为张伯歧说的有道理,现在外面这么乱,尹维峻她年纪轻,没有经验,遇到事情处理不当,真有可能出事。不仅是她,我心里还担心沈云卿也可能出事了。”

    谢飞麟、张伯歧、尹锐志、周亚卫都同时间:“沈云卿她怎么了?”

    竺绍康:“过去都是很准时的,云卿她三天去给我买一次药,把药煎好给我喝,可是最近,好几个三天过去了,沈云卿都没有来过。”

    尹锐志:“怪不得这暖壶都空了,许多天没有人来照料了。”

    谢飞麟:“这个情况,王金发他知道吗?你跟他讲了吗?”

    竺绍康:“我想金发对妻子的情况应该知道,不过我没有对他说过,因为我也很多天没有见到王金发了。”

    尹锐志:“这个金发龙头,我也要找他算算帐,他最近人都不照面的在干什么?”

    张伯歧:“绍康大哥,谢飞麟老师,我认为沈云卿、尹维峻如果出事,都跟我们当前的打仗有关。这是敌人在搞破坏,敌人要把我们内部搞乱,来削弱我们的力量。”

    谢飞麟:“张伯歧,你真聪明,你分析完全正确,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竺绍康:“所以,光复杭州、光复南京的仗是刻不容缓的了。”

    张伯歧:“谢飞麟老师你知识渊博,你就出个好主意,我们就可以马上行动。”

    竺绍康:“你们来之前,我正和伯歧在说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我双方,杭州和上海都是不一样的。谢飞麟老师你先听我把我所想到的情况说给你们听听,你们听了,觉得怎么样再发表意见。从我方来说,打杭州没有打上海的时候强。打上海的时候有陈其美的同盟会和他组织的上海各界,加上我光复会搞策反的起义军,力量是不小的。可是打杭州,我们没有去组织发动杭州各界的社会力量,只有打上海的这点起义军,这力量太小了。从敌方来说,朝廷在上海的军队几乎没有,就是有一点,也被我策反了,所以上海的敌方力量很弱。而杭州就不一样了。那次皖浙起义,我和秋瑾、徐锡麟一起多次商议,都认为浙江的清军是最强的,徐锡麟在安徽很快发动起义,又很快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浙江的清军太强大了。驻守在浙江杭州的清军,原来是左宗棠的部队,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时,用这支军队攻打浙江的太平军,仅仅两年时间就攻陷了宁波、绍兴,后来又攻陷杭州。左宗棠因为攻打太平军有功,很快升任闽浙总督。说明杭州的敌方是很强大的。所以打上海是敌弱我强,上海很快光复了,而杭州是敌强我弱,我们想取胜,必须用计谋,靠谋略取胜。”

    谢飞麟:“绍康的分析太精辟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两人不谋而合。我今天主要也是为这事赶来的。”

    张伯歧:“谢飞麟老师你快说,我们怎么打?用什么计?”

    谢飞麟:“我们用三十六计中的第一套、第一计。”

    张伯歧:“第一套、第一计是什么啊?”

    竺绍康低头认真想了一下:“三十六计中的第一套、第一计,我看行,谢飞麟老师,你就明白地跟大家说说吧。”

    谢飞麟:“这第一套是胜战计。这第一计是瞒天过海,也就是我们要用瞒天过海之计,去战胜强大的敌人。兵书上,瞒天过海之计是这么说的,‘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竺绍康:“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谢飞麟:“瞒天过海就是巧妙地利用错觉来掩盖军事行动的计谋。是一种不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战役的伪装,以隐蔽军队的集结、发起攻击的时间等,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公元五八九年,隋朝要大举进攻陈国。战前,隋将贺若弼频繁地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并规定每次调防,都要在历阳集中,插上很多旗帜,野外搭许多帐篷。开始,陈国以为隋军要进犯,马上集结了国内全部兵力进行防范,事后才知道是隋军的守备部队调防。于是将集结的部队又撤了回去。以后,隋军屡次三番地这样搞,陈军渐渐地习以为常,就不再防备了。当陈国松懈了警惕性之后,隋军即乘机过江,一举攻战了陈国的南徐州。古人认为,秘计不能在无人的地方施用。半夜偷东西,在僻静的小巷里行盗杀人,这是愚蠢的行动,都不是谋士所应做的事情。熟视无睹,常见不疑,这是人们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时常犯的毛病,瞒天过海就是巧妙地利用这种错觉来掩盖军事行动的一个计谋。”谢飞麟一口气说完后,用眼睛扫了一下,看到这每一个人都专心在听,并且丝毫没有反对的表情,他自己也对自己的这一套表示满意地笑了一下。

    竺绍康蹭地从床上下来,这是他心情激动的表现。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表现自他生病以来一直没有过。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表现令所有的人感到震惊。竺绍康大声的说话了,他的声音也像没病的时候那样宏亮。

    “我们的目的就要实现了!这次光复杭州的仗我们一定要打胜,用胜利迎接孙中山先生从日本回国。”此时的竺绍康已经全没有病体了,他站着说了两句后,又走动起来,用手和表情为光复杭州点兵点将。“谢飞麟老师,你今天连夜回嵊县,王孝籁你陪谢飞麟老师一起回去,你们回到嵊县立即招兵买马,把平洋党、乌带党的所有人全部调集到杭州来,人数越多越好,至少要有一万人,能有二万更好,分期分批到杭州交给张伯歧。尹锐志、周亚卫,你们两人,立即用同盟会给的钱去购置枪支弹药,也是越多越好,重点是枪和子弹、炸药不够,你们自己造。也是分期分批到杭州交给张伯歧。张伯歧马上通知李燮和,让他带领上海的光复军和起义军到杭州集结待命,然后和我一起到杭州做新军的策反工作。杭州的守军除了左宗棠的那支老部队外,浙江巡抚又组建了一支新军,原来从我们大通学堂逃走的朱瑞把俞炜那批人,都编在这支新军里面,而且都当官了,据说朱瑞是团长,俞炜是营长。俞炜是嵊县人,我想把他策反过来不成问题。这个情报,我是从王金发的联络站得来的,应该说,王金发的联络站对我们还是起作用的。王金发的人呢,王金发是不能缺少的,皖浙起义是他率领骑兵解围的,光复上海是他训练的三百人救出陈其美的。光复杭州他必须去,要带上他训练的三百人到杭州。到了杭州后张伯歧带领敢死队攻打巡抚署,尹锐志的女子敢死队配合,王金发专门攻打军械局,这军械局是重点,必须由王金发来攻打……”

    竺绍康话未说完,竺朝鉴急匆匆跑回来。竺绍康问:“朝鉴我不是叫你一直在联络站协助王金发的,王金发的人呢?”

    竺朝鉴说:“沈云卿母女俩被汪公权绑架了,王金发到同盟会总部去找陈其美、刘光汉他们要人去了。”

    “啊!”竺绍康大吃一惊,一声尖叫过后,又说:“快去找王金发……王金发要出事了……”他边说,边迈开腿,第一步刚刚迈出,身体就失去平衡,“扑通”一个跟斗,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绍康!大哥!”众人一起围上来呼叫。

    张伯歧把竺绍康抱起来,亲切地呼唤:“大哥,大哥……”

    竺绍康睁开眼看着张伯歧,用微弱的声音说:“让我两个儿子一起去参加……”然后闭上双眼,与世长逝。

    所有在场的人,撕心裂肺地呼喊着他。

    竺绍康由于一喜一悲,过于激动,就猝不及防,出乎意外,突然猝死。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编辑: 何东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用户名: 我要注册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