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市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干部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推动了各项工作。从今天起,本网将陆续发布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体会文章,欢迎来稿。
群众路线是党的灵魂,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的工作能不能顺利推进,我们的事业能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中国梦能不能得以实现,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践行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就要接地气,只有主动接上地气,才能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接地气要“音入”。在走访中拉近与百姓距离、消融“官民”的身份隔阂、打通心与心交流的“隐形墙”,一直是我到街道后想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一直在机关工作的干部,最不缺的是条条框框的规矩和纪律,最缺的是带有乡音的亲近感。在街道里,我总能看到一些班子成员的办公室里坐着村干部和办事群众,面对面“问村况、知实情,找问题、解矛盾,求真经、得实效”,他们时而是谆谆嘱托的上下级,时而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我由衷地羡慕这些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干部。在基层,与群众拉家常的艺术真的是大有文章可学。
二是接地气要“身入”。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群众,深入了解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自己身上的“泥土味”更重一点。在“五水共治”的最前沿中,在“三改一拆”的现场中,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我们都不可能不沾上“泥土”。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是一切实践经验的源头活水。最近开展的“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就是要求我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要带着“眼睛”下基层,不是去欣赏“四季风景山和水”,而是要多看群众的困难、发展的亮点、平凡的典型;要带着“耳朵”下基层,不是去听“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要习惯聆听来自不同层面的不同声音、不同意见和逆耳之言;要带着“嘴巴”下基层,不是去品尝“农家土菜小窖酒”,而是要主动同群众交谈,宣传政策、了解情况、释疑解惑、交流感情。
三是接地气要“心入”。“身入”是“心入”的前提,但如果转作风只满足于“身入”,而没有“心入”,“身入”就失去了意义,等于空走一遭。“身入”更要“心入”,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责任问题。我听到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很郁闷,这种郁闷,来自于没有好方法、没有政策依据、没有经费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这些其实都是责任心的表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做到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思路上来,带着感情下去、带着责任上来,带着服务下去、带着效果上来,力所能及帮助村里干实事、解难题。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让我们走出“闺阁”,接上“地气”,到基层的广阔天地去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