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教育时评:锻炼孩子未必非去农村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周 末 2016年11月29日08:47:51 

  每当寒暑假,中小学生的家长都喜欢“一窝蜂”地联系农村亲友,让孩子利用假期到农村去“锻炼锻炼”。锻炼孩子无可厚非,去农村也可以理解。记得湖南卫视还曾经有过一个“变形记”的栏目,城市富有人家的孩子与农村贫困人家的孩子生活角色互换一段时间。这对一些城市孩子来说似乎也有点效果。但是这种把孩子送到农村就以为一定能有效得到锻炼的做法值得商榷。这关系到目的和形式的问题。

  把孩子从城市送到乡村,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通俗点就是为了磨砺意志、崇尚勤俭等。达到这样的目的,形式五花八门,去农村只是其一。如果只重形式,锻炼就可能成为“伪命题”。因为孩子是被“遣送”去受苦的,而未必是自愿的,所以孩子去“锻炼”后可能会说:“在农村苦啊,真没出路。”如果只重形式,还可能因为生活习惯等突然改变而让孩子身体不适;而且试问:在农村的亲友真会真刀真枪让你的孩子“劳其筋骨”?

  只要理解去农村的目的是什么后,其实在哪里都一样。比如在家里,家长一样可以教育孩子勤俭节约,教孩子自己动手做饭洗衣,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等。否则,即使本身就住在农村的孩子,现在不少也因为父母的溺爱,而已经根本没有了吃苦耐劳的农村本色了。

  所以笔者以为,“现在孩子吃苦太少,吃苦就得下农村”、让城里的孩子“挽裤腿,入泥地”等做法才算是“锻炼”的想法貌似有理,实则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城市的家长不妨从家庭身边的小事中,在父母自己的奋斗历程中,如教科书般让孩子潜移默化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提高抗挫能力等。这才更为实际,而未必非舍近就远不可。

编辑:章炳军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冬天吃这三种根菜、两种水果最养生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8项惠民措施便利办证出行
我国印发《企业年金办法》
各地1月31日晚可观赏到月全食
多部委密集部署新年工作
葛慧君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主席
车俊、袁家军:确保正常生产生活
国际要闻
韩国医院大火恐由电路问题引发
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王子获释
捷克现任总统拒做房间里“摆设”
朝告全民族书:推动北南关系发展
巴拒将耶路撒冷排除在巴以和谈外
菲或永久性禁止向科威特输出女佣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