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传道授业解惑的学问家 ——嵊州乡贤楼宇烈素描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徐华铛 2019年08月20日10:31:00 
人物名片: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协会副会长。
本文作者与楼宇烈(图左)合影

  13年前,我在担任《天南海北嵊州人》责任编辑时,知道北京大学有位在哲学方面造诣很深的教授,叫楼宇烈,便把他编入书中。后来从报纸上获悉,楼教授曾应市委宣传部邀请回家乡讲过学,但一直无缘见面。真正与他相知相识,是在2016年的夏天。

  当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与中国林业出版社知道我在木雕、竹艺方面已著述出版了数十册书籍,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便给我量体裁衣,策划了一套“中国工匠·匠心木竹”丛书出版计划,全书计八本,并由我担纲编著这套丛书,向国家申报2017年度出版基金资助。这是一项文化大工程,资金的数额较大,申报的手术慎密而规范。为此,我受两家出版社邀请,在7月初来到北京,详细地制订这套丛书的写作大纲。半个月后,我拿出了写作这套书的写作大纲,经两家出版社认可后,还得找3位专家审核鉴定。在北京到哪里去找这3位专家呢?刚好,出版社收到中国编辑学会的通知,7月20日在铁道部党校报告厅举行活动,听取《国学精神——中国的品格》的讲座,演讲人便是楼宇烈教授。这真是个天赐的好机会,楼教授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响当当的一流专家,又是我的同乡,而且见面就在会场,不用约时间,开门见山,当即可以与他协商,成功的把握较大。社领导便决定去铁道部党校报告厅听楼教授的报告,见机行事,并约我同去。

  7月20日上午9点,我们一行4人如期到达目的地,楼教授刚好开始演讲。报告厅内坐着上千人,都是来自首都媒体、出版社的编辑记者。在他演讲的中间休息时间,我们走上主席台欲与他商谈这件事情,遗憾的是上台找他的人太多,我们很难插进去,社领导便约他中午一起吃个便饭,候机商谈。楼教授说,编辑学会已另有安排,不过,他答应下午2点在休息室见面商谈。

  下午2点,身着一身清式的对襟浅灰色布纽扣短袖装,脚踩半新的老北京缎面黑布鞋,83岁的楼宇烈教授站在铁道部党校休息室的门口迎接我们。楼老师中等偏高身材,腰板挺直,面目慈祥,透过玻璃眼镜,眸子中发出睿智的光。我想,年轻时他一定有个俊朗的外表。

  双方寒暄后,社领导便向楼老师介绍了我的情况及近期出版的图书。楼教授见到同乡,又知道我是写书的,他站起来向前一步,一下握住了我的手,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过我写的书,熟悉我的名字。

  楼教授说自己是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1955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196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楼教授告诉我们,在北京大学这栋翻新的仿古建筑门口,左右两边分别挂着宗教学系和哲学系的牌子。这里曾是学术史上著名的中国哲学门,也是他求学、执教、研究一辈子没挪窝的地方。

  在我看来,楼教授虽已年迈,但精神依然矍铄,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气概。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哲学系,他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已近一个甲子,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他早年研究魏晋玄学、老庄哲学和荀子思想,上世纪80年代,又在近现代中国哲学与佛学研究方面用力颇深。他的学问触类旁通,并深谙医学和昆曲戏曲等传统文化。说起优秀传统文化,他兴趣颇浓。这些年来,楼宇烈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东方智慧的新表述,这是与西方所倡导的理性至上相对应的一种东方文化。这些年,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辞辛劳,自觉承担起更大范围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可以说,楼宇烈不仅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学问家,而且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

  当时,社领导趁热打铁,向楼教授谈了两家出版社联合打造“中国工匠·匠心木竹”丛书出版计划,申报2017年度出版基金的事。楼教授听后意味深长地说,网络文化的发展,冲击了纸质文化的生存空间,尽管各地提倡书香文化,但书籍的出版发行仍存在着困难。现在国家每年拿出可观的资金,支持列入国家优秀图书的出版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长期传承下去,在很大方面还得靠纸质文化。“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就在身边。你们打造‘中国工匠·匠心木竹’丛书出版计划,做了件好事,我乐意做这个专家。”他随即在文件上签了名,并按规定填上自己的电话号码与身份证号。

  耄耋之年,楼教授不仅带着强烈的传统文化主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如孔夫子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和我们的访谈与授课一样,语气纡徐婉转,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有着浓厚的夫子气质。下午4点,北京大学来车接楼教授回校。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央求楼教授为已完成的一本《中国木雕牛腿》写一篇序言,并把书的框架结构稿递给了他。楼教授高兴地答应了,半个月后,我收到了序言,序言的结尾对我给予了鞭策:

  “他的刻苦精神是值得赞佩的。这本《中国木雕牛腿》便是个中的写照,他既写出了木雕牛腿的历史沿革和木雕牛腿的作用与类型,又写出了镌刻在木雕牛腿上的文化,愿读者细细品尝其中的滋味。是为序。”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