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兴夫妇专注培育蔬菜苗助力周边种植户致富
蔬菜好不好,秧苗很重要。近日,在位于甘霖镇白泥墩村的福兴蔬菜基地里,王福兴夫妇正在育秧棚里分工合作,一个人负责装填营养杯并摆放整齐,一个人再把种子埋进杯里,忙而有序,井井有条。
“最近天气好温度高,大棚两侧的薄膜都要卷起来,通风散热,保证棚内的温度刚好在27度左右。”年近70的王福兴种植蔬菜已有40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菜大师”,谈起蔬菜的习性喜好,王福兴如数家珍。
从春节开始,夫妻俩就开始为今年的蔬菜育苗忙碌起来,番茄、藤茄、紫花茄、冬瓜等等,都是当地夏季上市的家常蔬菜,光茄子品种就有5个。四个育秧大棚内,温湿度计随时“监测”环境数据,为控制秧苗的生长速度,保证秧苗质量,在苗床管理期间,夫妻俩用自制配方肥拌土育苗,并时刻观察秧苗状态,精准合理补充“营养”和水分。蔬菜种出了经验,渐渐也就成了一项共富事业。连日来,不少周边农户慕名而来,定秧苗,讨经验,请王福兴这位庄稼医生为他们的蔬菜地“号脉开方”。
“现在年纪也大了,吃不消全年种植蔬菜,就在春头育点质量好的蔬菜秧苗,通过农合联的渠道一块销出去,给需要的人,大家都能增加点收入。”王福兴介绍,他们夫妻俩从2021年开始大批量育蔬菜苗,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育苗量达到10万多株,平均每株能卖到2元钱,3月15日前后便能上市出售。
“现在设施在升级,技术在更新,我的经验也要过时,为了不落后,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尝试新技术。”王福兴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因种植技术好,今年王福兴还承接了一项浙江大学农学院的番茄肥料试验项目,半亩左右的地均匀分割成了12个小型试验块,并按照试验要求施好基肥,插好标签牌,等秧苗移栽成熟后就能开始种植。试验成功后,将对番茄种植户们增产增收大有帮助。
门前育秧两三亩,惠及十里八乡人。看着棚内满满当当的蔬菜苗长势喜人,王福兴夫妇满脸欢喜,言语间透着庄稼人质朴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