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嵊州市上市公司公益基金颁奖暨喜迎第39个教师节庆祝晚会在嵊州中学举行。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大会,并向获奖的优秀师生代表颁奖。市委书记裘建勇在讲话中指出:我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教育,不断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全面打响“学在嵊州、教在嵊州、反哺嵊州”品牌。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体改革,加大财政投入,教体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已创建成浙江省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是全国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
优质均衡强根基
办人民满意教育
8月3日早晨,小区业主黄女士领着3周岁大的女儿,出家门直下电梯,把孩子送到了家门口的仙湖幼教集团剡江越园分园后,自己就直接去单位上班了。黄女士对记者说:“我们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就在家门口,设施条件好,师资水平高,接送孩子非常方便,这让我们工作时非常安心。”
教育是民生之本,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不遗余力。2021年嵊州市初级中学异地新建、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顺利完成搬迁。2022年新城实验学校新建开学,五爱幼教集团五爱园区迁移并完成提升改造。2023年,城北小学东圃教学区、实验小学爱德教学区、剡溪幼儿园、四季印象幼儿园建成投用,全市教育布局特别是城区学校布局得到显著优化提升。
能在家门口上大学、上名校一直是嵊州人民的梦想。2022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嵊州校区项目签约落地,嵊州“大学梦”迈出重要一步。今年8月31日,镇海中学嵊州分校举行揭牌仪式,建成投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有了更多选择。
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按计划推进。全市共建立31个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初中8个、小学23个),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覆盖率100%,融合共建型教共体比例100%。全市累计建成省现代化学校9所。绍兴市现代化学校实现“应创尽创”。7所多元特色发展态势良好,设立优质多样化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8个,嵊州中学高三教育管理团队获“市长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职业教育新发展,共获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7块金牌、8块银牌、5块铜牌。2023年职技校现代加工技术(师生同赛)项目和法律事务赛项又将代表浙江省出征国赛,职校高考成绩本科上线56人,全市进入浙江省高职考各专业总分前10名共1人,前100名5人。新增7家实习合作单位,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9%。“产教融合共同体”、“集团化办学”、“越乡嫂”、“医体教融合”、“校食安2.0”等我市经验多次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
师德师能两手抓
厚植教学沃土
“教师是‘灵魂工程师’”,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精神面貌也相当重要。近几年来,我市教体系统把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纳入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相继开展“立德树人”“正风铸魂”师德主题教育,健全教育引领、先进激励、负面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师德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在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爱生乐教、善作善成的教师。
强师才能兴教。今年7月18日至23日,卓越校长“青蓝工程”30名学员赴贵州参加第五届“励耘好校长”暑期研修活动,参加的学员收获颇丰,表示在开学后将所学知识快速融入日常学校管理中,为嵊州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该工程是“卓越校长培训工程”的升级版。时间追溯到2020年3月,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经过多方努力,市教体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借用北师大资源为全市潜力校长、名师骨干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虽然碰上疫情三年,但合作双方始终盯牢“培养好校长”目标,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定制服务和服务上门相结合,搭建一个让嵊州校长成长成才的平台。
不光是校长培养,全市在名优教师培养上也不遗余力,在引、良、留、用等关键环节全链条发力。今年,全市迭代升级“分层分类宝塔型渐进式”师资培养模式,启动“嵊有优师”培育行动计划,《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路径指引》正式出台,为教师专业规划作了方向性引领。为培养年轻教师,我市通过新入职教师成长培养平台,采取“一对一”及青蓝工程等,助力青年教师站好讲台,助力成长。此外,还采取工作室的培养方式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以骨干团队带动和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助推名优教师更上层楼,实施个性化培养工程,建立完善的教坛名家孵化机制,为此还搭建拜师平台,结对的导师包括省内外著名特级教师、大学教授和知名高校校长。
在共同努力下,一批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师在嵊州涌现。近三年,全市新增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名,培育省特级教师2名,新增正高级教师1名,浙江省教坛新秀6人,绍兴名师近40人。
新晋的省特级教师周叶萍深有感触:“正是教体局为我们搭建了专业发展的自我成长的平台,从‘个性化培养’到‘省市级名师团队’,让我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
多方联动齐发力
打造教育新高地
嵊州素有崇文重教、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在政府发力的同时,社会各界热心公益,踊跃奉献爱心,捐资助学蔚然成风。2010年,杭州嵊籍同乡联谊会发起成立“杭州嵊籍同乡支持嵊州发展教育基金”,2019年9月,上海嵊籍乡贤集体出资1500万设立嵊州上海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联谊会奖教基金。这些奖学金每年为嵊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高考获得优秀成绩的教学团队和高考优秀生等进行奖励。
实业有爱奉真情,造福桑梓暖人心,重教惜才助学子,师生勤奋逐梦行。2022年7月,昂利康制药、亿田智能厨电、新中港热电、帅丰电器、新光药业、盛泰服装、迪贝电气、森歌智能厨电八家企业认捐资金800万元,成立嵊州市上市公司公益基金。今年7月,陌桑高科和图森定制家居锦上添花、出资助学,全市上市公司公益基金第二期认捐资金规模达到900万元。两年来,上市公司公益基金共收到捐赠资金1700万元,这些资金将持续用于我市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2022年,市上市公司公益基金在教育领域共支出454.71万元,全市有165所学校优秀师生受奖。今年又有67名学生,20位教师以及6个教研团队、3个教学团队、1个校长团队获奖,合计奖金607.91万元。
除全市层面之外,我市很多乡镇设立了奖教基金。2019年,长乐镇14家企业出资300万元成立“智慧”长乐教育奖励基金。2022年2月,三界中学的校友和三界乡贤成立“蟠龙踞虎·理想花开”奖学金;同年11月,嵊州市宇丰纸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认捐600万元,成立仙岩镇“红石榴”教育奖励基金。谷来镇的“育才共富基金”和下王镇的“元明阳光教育奖励基金”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关工委系统共资助各类大学贫困新生800余名,助学款达1000余万元,资助贫困生、孤儿2万余人次,助学款达1600余万元。2013年,嵊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市红十字会捐资设立“嵊州农商银行博爱助学基金”,累计捐赠160万元,800余名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得到了资助。
聚爱成灯,薪火相传。我市众多爱心企业家通过设立奖学金项目、成立基金会,爱心奖学助学蔚然成风,传递社会正能量,使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也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