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市检察院突出科技支撑、注重社会参与,以法律监督服务平台为载体,接入12345热线、基层治理“四平台”等,聚焦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加强能动履职,打造数字“枫桥经验”品牌,把践行“枫桥经验”融入检察履职的全过程、各环节,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完善治理平台,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全域收集、自动分析,找准践行“枫桥经验”的切入点
汇集治理信息,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将12345热线、基层治理“四平台”数据统一接入、实时更新,并在“司法监督中心和行政执法中心”板块集中导入刑事立案、行政处罚等司法及行政执法信息,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全域收集。目前,平台每日数据量在1000条左右,自2022年5月份以来,平台共收集基层治理信息41.99万条,汇聚了群众最为关切、最需解决的呼声和诉求,并以此为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强化数据分析,通过热词分析、区域排名、焦点匹配、类型归类等方式,实现对热点事件快速发现、重点事件时刻关注、镇街事件自动归类等。如根据区域归属对群众反映事件归类,实现每个镇街事件一月一分析,已完成数据分析5万余条。根据职能划分,针对食药安全、环境资源等重点民生领域,完成数据分析3万余条,对有价值线索开展专项监督,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通过梳理排查、分析研判该类线索1500余条,发出检察建议书33份。
构建服务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线索高效流转、闭环管理,紧盯践行“枫桥经验”的立足点
加强“检察网格”建设,发挥检察一体优势,构建以“值周领导+部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X”的“检察网格”,将全院办案组进行网格化排列,打造内部网格;发挥特邀检察官助理、特约检察员、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等作用,打造外部网格,形成内外一体、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网格式工作机制,打造“乡村式”“枫桥式”检察官,真正让检察人员“沉下去”,检察工作“实起来”。
强化线索流转管理,建立院领导每周轮流值班工作机制,每天对平台当日汇集的线索初筛分析,并形成每日“值班日志”,及时将相应线索流转给各个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值班领导的筛查线索,并结合设定的关键词,指定员额检察官专门负责处置。由检察官办案组按照业务职能,对流转的线索落实案件化办理。
推动线索闭环落实。针对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反映的线索,由检察官对接乡镇综合治理中心,联系到反映乡镇网格员,亦或是借助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实地了解情况,同时“借智”来自各行各业的特邀检察官助理与特约检察员,推动线索落实成案件。如2022年初,该院根据平台收到的小舜江源头水源污染线索,通过谷来镇综合治理中心联系到乡镇网格员,并积极发挥当地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做好实地走访调查,固定水源污染线索,于5月在小舜江源头设立公益诉讼重点保护示范点。自2022年5月份以来,平台共匹配、流转基层治理信息3.2万条,对群众反映的违规采取强制措施、虚假诉讼、恶意“逃废债”、行政处罚不当等问题开展监督,分析该类线索9000余条,发出监督文书72份。
落实治理效能,实现监督服务成果综合运用、集成治理,把牢践行“枫桥经验”落脚点
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社会治理的效能。
服务中心工作,2022年初嵊州市委主要领导布置了以检察监督助力砂石资源整治的任务,市检察院根据前期接入的数据线索,在群众反映的信息中进行检索,发现有多条关于嵊州市某开发地段的举报信息,与主管部门核实后,确定该线索为有效线索,并流转至公益诉讼部门进行查处。公益诉讼部门以运砂采砂车辆运行轨迹为切入点,构建砂石资源数字模型,成功立案监督3人均获有罪判决。
助力基层治理,该院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嵊州下辖乡镇治理现状进行逐个分析,分类汇总各乡镇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形成法律监督意见书、检察服务意见书。如归集汇总了2022年嵊州市三江街道社会治理信息2.2万余条。对所有信息经分类分析,据此发现,该街道在城市管理、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秩序等存在较高风险,以此为基础向街道制发检察意见书,以检察之力助力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