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三江街道碧桂园小区的民情观察员裘允英,年近六旬的她虽不善言辞,却难掩勤劳务实的气质。这位退休后仍坚守基层服务岗位的“银发”志愿者,用行动诠释着对社区工作的热忱与责任。
今年59岁的裘允英,曾在乡下服装厂工作多年,2017年退休后一度因生活空闲感到迷茫。“我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事,不想闲着浪费时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2023年 5月,她经熟人介绍来到江南社区负责后勤保洁工作。同年8 月,三江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满江红”民情哨岗,她主动担起碧桂园小区民情观察员一职,自此开启了“保洁员+ 民情员”的双重忙碌模式。
碧桂园小区作为江南社区高档小区之一,住户密集且地处城南闹市区,各类民生事务繁杂。裘允英随身携带的民情记录簿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家长里短:邻里因噪音产生纠纷、电动车棚缺失导致停放不便、公共区域落叶清扫需求……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在她眼中都是关乎居民生活的大事。每当发现问题,她总是第一时间记录,主动协调调解。“既然当了民情观察员,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内设多个活动场所,每日接待居民众多,保洁与服务压力较大。裘允英总是第一个到岗,除了完成日常清扫,还主动承担起开水供应、设施维护等工作。一次,两位老人因孩子争抢书籍发生口角,她闻讯立即上前耐心劝解,三言两语便化解了矛盾。类似的场景在她的工作中屡见不鲜,“社区的事就是家里的事,得当成自家事来办。”这是她的工作信条。
凭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诚恳的服务态度,裘允英前不久被三江街道评为“满江红”优秀民情观察员二等奖。面对荣誉,她坦言:“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把小区和社区的每件小事都做好。”从清扫落叶的保洁员到化解纠纷的调解员,从民情记录的“传声筒”到居民信赖的“贴心人”,她用汗水和真心在基层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
在三江街道,像裘允英这样的民情观察员还有很多。他们扎根社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让民生服务真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