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今日嵊州 | 数 字 报 | 嵊州专题 | 国内新闻 | 浙江网闻 | 
时政经济 -- 社会文化 -- 国内新闻 -- 嵊州专题 -- 数字报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时政经济
党建引领“共富链” 万亩良田“慧”生金
来源: 作者:嵊州融媒记者 闾高桥 通讯员 张峰 2025年07月17日15:43:39 

  近日,记者来到三界镇长桥村,看到万亩稻秧翻涌着绿色波涛,植保无人机掠过青翠田垄。“秧苗目前涨势不错。”三界镇农办主任王未英与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查看着秧苗的生长情况。今年,两地共同建设121亩高标准核心育种试点基地,重点实施优良品种精准选育与标准化高效种植示范工程。

  补齐育种核心环节,是三界镇“长桥粮”六村共富组团铺展“会种地”到“慧种地”共富通途的缩影。今年初,三界镇“长桥粮”产业链党委织就了共富精密网络——“1+6+X”体系,将六个村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链主企业拧成一股绳。月度联席会上,需求清单与项目清单精准碰撞;种粮大队之家的贴心服务,更是让剡溪江畔承包田的农户能及时获取技术支援。

  “像种粮大户李永军因虫害焦灼时,田埂上连夜集结起党员专班。”三界镇党委副书记马耸说,农技员带来的香根草诱捕术配合太阳能杀虫灯,织就“生态防线”,让农药用量锐减四分之一,每亩成本直降40元。

  产业链条在攻坚中淬炼成型。总投资2778万元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里,育秧流水线吐纳青青秧苗,粮食烘干中心年烘干能力超3万亩。“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农户省心多了!”中心技术人员王建强说,这座枢纽的50公里服务半径,覆盖上虞、新昌等跨地粮田。此外,镇里专门招引三碗米业、永明农机、依滋菜等三家补链企业携1.06亿元投资落地,彻底打通“从种子到餐桌”的经脉。

  品牌运营公司吸纳六村集体入股60万元,依滋菜特色小吃等共富工坊集群通过土地流转与岗位输送,带动1000余村民增收。育秧中心内,“农二代”傅媛熠驾驭智能播种机划出精准直线——她是镇里培育的新农人之一。农创客培训工程的无人机课程,正为科技种粮锻造生力军。

  暖心服务始终追着粮农的脚步。在嘉兴承包田地的友谊村村民陈月中,去年因资金断链彻夜难眠。一个远程电话拨回三界,驻村指导员张杰即刻联动嵊州农商银行,三日之内580万元低息贷款直达账户。“离家包田不丢靠山”的承诺,已为900多户外包农户撬动2亿元信贷支持。翻开镇农业办的“民情三清单”,116项种粮难题的破解轨迹清晰如刻,从虫情监测到厂房扩建审批,服务专班的身影总在需求前抵达。

  夏意盎然,长桥畈的稻香里酝酿着新的丰收密码。当智能农机驶过连片沃野,当“长桥粮”端上城市餐桌,这片土地用最朴实的语言宣告:扛着锄头的手,终将握住时代的金穗。

编辑:俞露莎
嵊州发布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爱嵊州》APP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专题推荐
· 【专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专题】嵊州市庆六一第二届小记者文艺晚会暨少儿富乐市集
· 【专题】一步一履总关情
· 【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专题】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专题】网络中国节·端午
· 【专题】瞬间·嵊州
· 【专题】达人看热点
· 【专题】聚焦2025年全国两会
时政经济
社会文化
国内要闻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