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本报评论员
2007年07月09日09:07:36
|
|
|
嵊州人向来是敢吃螃蟹的,从领带业的发展就可见一斑。 1984年,全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领带企业“佳友领呔”就在嵊州诞生了。此后,嵊州商人抢滩深圳创办了15家领带企业,架起嵊州—深圳—香港的产供销渠道,甚至专门开通了直达深圳的班车。 创富的强烈冲动,使嵊州商人如弄潮儿般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一条小小的领带,创造出一个庞大的产业,市场占有率国内占4/5,国际占1/3强,嵊州因此赢得了“国际领带都市”的美誉。随后又相继在电声、厨具等领域崛起……二十多年艰苦创业,产生了许多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出身于钳工、卖菜籽、业务员的普通劳动者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进而成长为知名企业家。 经商是一种自我发展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需求。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商人……商人可以存在于任何社会微小的缝隙中,为自己开辟出一个活动的大天地,这种顽强的生命力遇到适当的机会便会勃发出旺盛的生机,以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商人可以产生压倒一切的影响。” 嵊商似乎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把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以一个草根商人的身份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并迅速成长为第一代富起来的人。 嵊州人比较讲义气,其成功,也往往源于真诚的人脉因子。这一点,在外出创业的嵊商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朋友,老乡,同学,都是人脉,也是财脉。许多商机,就是在“先有交往,再有交情,才有交易”的过程中被把握住,并扩大为财富的。 浓厚的乡土情结,也衍生出嵊商反哺故乡的传统。无论是本地的,还是远在天涯海角的,都不忘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从历史上看,有清末商人楼景晖出资捐建嵊县南桥,有民国商人王晓籁创办芷湘医院(嵊县人民医院前身),袁涤庵捐助北京协和医院。当代嵊商反哺社会的精神更进一步,小到黄泽竹制品小商人徐孝德19年捐助教育40多万元,大到双鸟机械董事长张文忠捐助社会事业100多万元,不论是小本经营还是规模型企业,热心公益事业已成为嵊商的一种精神财富。 如今,嵊商正从单纯的“老板”转变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正从“功利”转向“责任”——不但要继承发扬义利并举、先义后利的传统商业精神,还要恪守和强化诚信重诺的现代契约意识,把科学发展的精髓融入到嵊商精神中去。 嵊商,就像一群搏风击浪的弄潮儿,正勇立开拓创新的潮头,勇立精神传承的潮头,勇立社会责任的潮头,辛勤耕耘,创业致富,争做一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