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内容 千奇百怪
--您好:恭喜发财!XX公司为您精办各种文凭、工程师、车牌、公章、票据等级证书。电话XXXXXXXX广告长期有效; --XX基金现在集中申购,交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光大中信浦发深发等行及各大券商有售; --您已经成功订购了XX服务,取消请回复XX。 像这样的垃圾短信现在每天都有,少则一二条,多则五六条。 “晚上经常会收到一些广告短信,卖套牌车、假发票、办假证、高薪招聘酒店公关之类的诈骗短信最多。”市区的戴小姐一脸郁闷,为了避免被短信广告骚扰,她特地设置了无铃声、无振动的模式,有时索性关机。“以后就不用担心这些短信吵我休息了。” 短信的内容涉及办理文凭证书、商场促销信息、银行虚假消费报告、房地产广告及其他千奇百怪的信息,很多短信还设下收费陷阱,手机用户稍微不留意、不重视,几毛钱甚至几块钱的手机费已经被扣取了。很多人都收到过垃圾短信,面对这些烦人的信息,大多数人不予理睬,或删除了事,但有时,也会滋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XX免费为您提供本月的天气预报服务,次月开始正式收费,取消预定请回复XX。”家住三江街道的赵大妈向记者诉苦。她本人只有小学文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为了方便与她沟通,了解母亲身体状况,在今年年初给她买了只手机,平常,儿子会时不时地发短信给她报平安。她自己也只会看短信,至于怎么回复,一窍不通。近日,她的手机收到这样一条垃圾短信,自己不会处理,所以很是苦恼。 “我最烦的就是半夜被这样的手机短信声吵醒!”谈到垃圾短信,刚从武汉读大学回来的小金很是气愤,又很无奈,“刚放假回家,本以为是同学或朋友发来的短信,我还是很乐意地去回复。一看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垃圾短信,什么兴奋劲儿都没了。” 垃圾短信 有望规范 随着普及率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五媒体”,自然也成为商家青睐的广告载体。据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8.29条垃圾短信,其中商品广告、欺诈类短信、骚扰和黄色短信居多。有的还代办车牌以及各种证件,有的甚至是倒卖黑车枪支弹药等。这些垃圾短信不仅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已经成为一大公害。 收到垃圾短信,大多数人会眉头一皱,然后删除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在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行为。记者认为,别再熟视无睹了,要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积极向公安机关报警,因为维护公共安全,也有你我的一份责任。 不久前,浙江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草案)》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向该用户发送广告类电子邮件或通讯信息。违反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这些垃圾短信广告,由于尚缺乏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法规,难以约束。用户常受垃圾短信骚扰,却投诉无门,意见很大。今年我市“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也提出,要加强对手机短信广告的管理。现在,省人大在《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草案)》中,专门对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广告制定出规范性条款,一旦实施,我省就有治理垃圾短信的法律依据了。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实施这一规定,保障手机用户不再受垃圾短信的“骚扰”。 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短信,最高可罚1万元。据了解,我国首部短信息管理法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有望在年内出台。这样的规定如何实施?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垃圾短信广告?请读者来电或来信谈谈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