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典礼上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而得名。三峡河段全长约200km,上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选定的坝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坝址地质条件优越,基岩为完整坚硬的花岗岩(闪云斜长花岗岩),地形条件也有利于布置枢纽建筑物和施工场地,是一个理想的高坝坝址。选定的坝线在左岸的坛子岭及右岸的白岩尖之间,并穿过河床中的一个小岛——中堡岛。该岛左侧为主河槽,右侧为支汊(称后河)。 经国务院审查并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方案是: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相对吴淞基面,以下均同),初期蓄水位156m,大坝坝顶高程185m,“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一级开发”系指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峡工程一级枢纽;“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连续建成,不采用有些大型工程初期先按较小规模建设以后扩建的方式:“分期蓄水”指枢纽建成后水库运行水位分期抬高,以缓和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运用时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研究的成果;“连续移民”则指移民分批不分期,连续搬迁。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m,相应的总库容、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分别为393亿m3、221.5亿m3和165亿m3。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发电方面,可安装单机容量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h,对缓和华中、华东、川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航运方面;可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一宜昌)的航道条件,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一项关键工程。 三峡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主要建筑物组成。选定的枢纽布置方案是:泄流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及非泄流坝段(亦称非泄洪、非溢流、非溢洪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电站坝段坝后,另在右岸留有将来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通航建筑物均位于左岸(参见三峡水利枢纽总体布置图)。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大坝轴线总长2309.47m。泄流坝段总长483m,设23个7m~9m(宽×高)的深孔和22个宽8m的表孔,深、表孔底高程分别为90m及158m。左厂房安装14台水轮发电机组,右厂房安装12台。永久船闸为双线5级连续梯级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280m<34m×5m(长×宽×闸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1级垂直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m×l8m×3.5m,可通过1条3000t级的客货轮:另设施工期临时通航船闸1座,闸室有效尺寸为240m×24m×4m。 按1993年审定的初步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亿m3,土石方填筑约3000万m,混凝土浇筑约2800万m3,金属结构安装约26万t。结合施工期通航的要求,经比较研究采取分三期导流的方式施工。一期围中堡岛以右的支汊,主河槽继续过流、通航。在一期土石围堰保护下,开挖导流明渠,修建混凝土纵向围堰及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的基础部分:同时在左岸修建临时船闸,并进行升船机、永久船闸及左岸1~6号机组厂、坝的施工。一期工程包括施工准备工程在内共安排工期5年。二期围左部河床、截断大江主河床,填筑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在二期围堰保护下修建河床泄流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及电站厂房,继续修建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江水改由右岸导流明渠宣泄,船舶由明渠和左岸临时船闸通过。二期工程具备挡水和发电、通航条件后,进行明渠截流,利用明渠的碾压混凝土围堰及左岸大坝挡水,蓄水至135m时,永久船闸及左岸部分机组开始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共安排工期6年。三期封堵明渠时,先填筑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在其保护下,浇筑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至140m高程,库水位由已建成的河床泄流坝段的导流底孔及永久深孔调节;在三期围堰保护下修建右岸厂房坝段、电站厂房及非泄流坝段,直至全部工程竣工。三期工程安排工期6年。计划总工期17年(包括施工准备工期),第1批机组发电工期11年,即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7年汛后大江截流,2003年开始发电、通航;2009年工程竣工。 三峡水库移民迁移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084km2,其中陆域面积为头638km2,据1985年调查,淹没区内计有耕地2.38万tun2(其中水稻田0.73万hm2),柑橘地0.49万hm2;人口7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3万人,城镇人口39.3万人,农村人口约占46%,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及其他因素,规划迁移安置人口约113万人。1991—1992年对水库淹没区又进行了调查,淹没区计有耕地1.72万hm2,园地0.74万hm2,河滩地0.39万hm2,人口84.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非农业人口48.47万人,非农业人口较1985年增长较多。三峡水库系典型的河道型水库,水库长约600km,干流库段平均宽度仅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仅增加约1倍,由于水库延伸很长,因此淹没涉及的县市较多。计淹没涉及20个县市的326个乡,但没有一个乡全淹,受淹没面积占各县的比重也较小,淹没耕地一般占全县耕地的1%~4%,受淹没比重最高的秭归县也只占全县面积的5.9%。根据移民安置初步规划,农村移民基本上可以就近后靠安置,淹没涉及的城市有13个,4个需要另迁新址,其余可依托旧城,就近开辟新城区。 三峡工程全部费用,可行性研究阶段按工程、移民安置、输变电工程3部分考虑,根据1986年物价水平,共361亿元,其中枢纽工程188亿元、移民安置110亿元、输变电工程63亿元。在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期间:又苯1990年底物价水平进行测算,总投资为570亿元。1993年审查初步设计时,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及1993年5月物价水平测算,枢纽工程费用为500.9亿元,移民费用400亿元,输变电工程列入电网建设投资。不再计入三峡工程费用内,批准的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1993年5月物价水平)为900.9亿元,动态投资(包括物价影响及利息等)与物价变动、资金来源以及利率等因素有关,较难准确预测,1994年根据已确定的资金来源和对物价的预测,估算三峡工程动态投资为2039亿元。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嗣后,国务院积极筹备建设。1993年初开始了施工准备和一期导流工程施工。1994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主持了开工典礼,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三峡工程开工。至今,工程进展顺利,施工进度基本按总进度计划实施,有些项目略有提前,预计可按计划在1997年实施大江截流。截至目前为止,工程投资控制在初步设计总概算范围内,并稍有节余,施工质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介绍的三峡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见附表。 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的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三峡工程最高层次的决策机构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简称三建委)。三建委下设办公室和移民开发局。办公室负责三建委的日常工作和需要由中央协调的各有关方面的关系。移民开发局负责制定水库移民安置的方针政策,审批移民规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三峡总公司)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法人,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包括枢纽工程费和移民费)的筹集和偿还。三峡工程的施工,采用招标承包方式,优选施工承包单位。三峡工程施工监理由三峡总公司聘用有资格的设计、科研、施工单位承担,工程设计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总成。水库移民安置的实施工作,由四川、湖北两省及库区淹没所涉及县的地方政府负责。 三峡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注入的资本金和银行贷款两部分。国家资金包括全国电网征收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葛洲坝电厂的利润和三峡电站施工期发电收入;工程贷款主要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不足部分,通过发行国内债券,以及利用进口设备的出口信贷向国外筹集。几年来,在国务院直接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资顺利,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 三峡河段水能蕴藏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适中,因此早就为有识之士所瞩目。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即提出了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开发三峡水能资源的设想一“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嗣后有不少人向往开发三峡,并有人作过一些勘察研究。最早提出可称为开发计划的,当推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高坝专家萨凡奇。他1944年来中国考察了三峡,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并认为三峡工程是“天下工程奇迹”,“长江三峡的自然条件,在中国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大坝在宜昌一中国的中心,上帝给你们中国人赐福,太理想啦!”萨凡奇当年对三峡工程的这一评语,现在看来也是恰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解除荆江地区毁灭性洪灾的威胁,解决长江中游平原区防洪问题,中央在50年代初即考虑尽早修建三峡工程,先用以解决长江防洪问题。但考虑到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中央采取了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1958年初,在党中央南宁会议上,毛主席就明确提出对三峡工程建设应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1958年3月党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工作。”成都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即指示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全国的科研大协作,以解决建设三峡工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当时,中央曾考虑在60年代初开始建设三峡工程。在我国经济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中央决定调整三峡工程建设步署。周总理在传达这一决定时指示:“雄心不变,加强科研,加强人防。”因此,三峡设计研究工作迄未中断。1970年,中央决定先修葛洲坝工程,目的之一是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80年代初,中央制定我国远景发展规划时,又准备修建三峡工程,1984年国务院原则批准了三峡工程150m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决定立即开始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尔后,由于社会各方面及有些专家对兴建三峡工程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和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于1986年决定组织重新论证,“以求更加细致、精确和稳妥”。经过近3年的补充论证工作,先后完成并经论证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14个专题论证报告,长江委据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1990年,国务院成立了以邹家华副总理为首的审查委员会,经组织专家预审和审委会审议,1991年8月审委会审查通过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向国务院汇报了审查经过和结论,国务院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以超过2/3的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准备,1993年国务院决定开始进行三峡工程的施工准备,这标志着三峡工程经过40多年的设计、研究和反复论证,已开始转入实施阶段。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和“一线”(截流后的水位线)以下移民安置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三峡一期工程已胜利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