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维护中
   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汶川大地震专题报道>>图片记录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来源:  作者:   2008年06月02日08:34:13  

 

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前往陕西地震重灾区汉中市,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是胡锦涛在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看望正在救灾帐篷内接受治疗的受伤村民。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挫折,是对国家意志的考验。

    磨难,是对民族精神的砥砺。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13亿人迸发出同一个感天动地的声音--

    汶川,我们与你在一起!

    灾难前,我们相互守望;危难中,我们更加坚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举国大驰援迅速、有序地展开……

    紧急应变,万众一心。以举国之力抗击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紧要关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

5月31日,水电官兵准备搭乘直升飞机撤离。当日,第一批武警水电官兵已乘直升机开始从唐家山堰塞湖撤出,31日预计撤出350名左右官兵。据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介绍,经过紧张施工,截至31日7时,已累计完成开挖土石方12.35万方,大坝进口高程降至741米,出口高程降至739米。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在抗震救灾的10多个争分夺秒的日日夜夜里,中南海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

    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灾情紧急,举国动员。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有条不紊地紧张运转。从12日至31日,总指挥部已经召开会议15次,对抗震救灾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总指挥部下属的9个工作组连续工作,高效运转。一道道指令,一项项部署,从总指挥部发向四面八方、落实到灾区的每一个乡镇村寨……

    向着地震灾区,集结!--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医疗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想尽各种办法,奔赴灾区。

    这是一次超越1998年抗洪等历次抢险救援的“水、陆、空”全方位的子弟兵大动员--

    震后10多分钟,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从北京发出情况通报,解放军应急预案紧急启动。

    震后第21分钟,成都军区派出查看灾情的4架直升机起飞。驻灾区的成都军区6100名官兵和武警四川总队3000余名官兵紧急出征,采取多种办法南北并进开赴救灾一线。

    震后不到10个小时,已有2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另有3.4万名官兵通过空运和铁路赶往四川地震灾区。

    2万!5万!11万!13万!伴随着抢险救援队伍数字的节节攀升,坍塌的房屋下,断裂的桥梁旁,陡峭的山路上,随处可见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80位将军和2500多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冲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截至30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已总计解救、转移782004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生还者6541人。

    力量向灾区集聚,援助向灾区聚集--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一鲜明制度优势,在灾害中再次生动展现。

    各地各部门紧急应变,组织救援,相关救灾机制迅速启动。

    --中国地震局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飞赴灾区,在震后6个多小时就抵达灾区。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迅速向灾区进发。截至5月27日,共有139642名医疗卫生人员参加了抗震救灾工作;其中,投入四川灾区的就有9万多人,医疗救治队伍覆盖到灾区每一个受灾村庄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

    --到5月15日,全国所有的民用机场均纳入抗震救灾范围,1000多架飞机随时可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

    ……

5月21日,在西安火车站,第四军医大学的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一起运送重伤员。当日6时58分,载着来自四川重灾区248名伤员的专列停靠在西安火车站,这批伤员被迅速转运到第四军医大学所属的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这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被送往陕西省进行救治的首批重伤员。 新华社发(祁小军 摄)

    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1000多万受灾群众的安置成为当务之急。

    民政部在震后2小时就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向灾区运来。截至31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共计67.89万顶、被子437.15万床、衣物1075.40万件、燃油59万吨、煤炭120万吨。

    教育部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协助建设临时学校,对灾区教学、高考等及时出台具体办法,要求各地积极接收灾区学生入学。卫生部在第一时间组织调派一支支医疗队伍奔赴灾区投入救援的同时,还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灾区疫情监测和每日疫情报告,确保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交通、铁路、水利、通信等部门也紧急启动应急方案,抽调精兵强将,开足马力,全力以赴解决制约抗震救灾的“瓶颈”问题:受灾最严重地区的道路、通信等受阻情况得到突破性解决。到17日夜,通往汶川、北川、青川、平武、茂县、理县等重灾县的公路都已经抢通,实现了救援力量进入所有灾区县的目标;成都地区通信也基本恢复正常。到目前,全部堰塞湖等易发次生灾害已全部被纳入监测范围。

    ……

    5月21日出版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如此评价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抗震救灾:地震发生后的救援行动,“展示着中国的理性和进步,显现着一个大国的组织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应有的临危不乱”。

应对灾害,国力为基。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企业,各地区各部门倾力支援的背后,是改革开放30年积蓄的实力

这是四川省什邡红白镇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5月24日摄)。汶川地震发生后,帐篷成了许多受灾群众临时的家。据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的消息,截至5月28日,已有44.7万顶帐篷下拨四川灾区,尚需帐篷157万顶。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灾害导致的人类劫难,不仅锤炼着一个民族的意志,也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力。

    这是一组令人难忘的数字--

    汶川特大地震后,财政部在5月12日当晚就向四川省紧急下拨了7亿元的地震救灾资金。随着灾情严重性和抗震救灾需要的进一步明确,财政投入连日“翻番”地涨:

    --到14日,灾后第3天,中央财政已累计下拨救灾资金11.1亿元;

    --到20日,灾后第9天,财政救灾总投入超过117亿元;

    --到26日14时,财政救灾总投入达到了166.26亿元;

    --截至31日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25.7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2.9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2.8亿元……

    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决定在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3个月内为地震造成的“孤儿、孤老、孤残”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

    为及早谋划和适时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

    5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抢险及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明确表示,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以抗震救灾、保障灾区人民生活为根本,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多少给多少”。

    一项项含金量十足的举措,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积蓄的雄厚国力。

5月2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募捐活动现场,人们用蜡烛摆出心的形状和“川”字。当天,德国川渝同乡会、同济校友会等26个华人团体在法兰克福举行为中国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     新华社记者郇公弟摄

    与32年前发生唐山大地震时相比,今天的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物资储备充足,企业充满活力,人民生活富裕。国强,使得我们“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有了坚实基础;民富,使得危难关头社会各界挺身而出有了更壮的底气--

    5月15日,在不到一个小时内,17家企业在全国工商联就捐赠了3700万元的现金和物资。

    5月18日,在《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上,逾15亿元人民币的现场募款,创下了我国募捐活动的最高纪录。

    5月27日,86家中央企业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5·12灾后重建中央企业援助基金”,向地震灾区捐款3.5336亿元人民币。截至5月26日17时,共有150家中央企业捐款捐物32.07亿元。

    涓涓细流,汇聚成川。截至31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401.02亿元,实际到账捐款360.08亿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成为各地共同的行动--

    25日18时,北京大红门货运站。“抢10675号”专列隆隆驶出,奔向灾区。42节车皮里装满了节能屋、帐篷和大量的牛奶、食品、药品、瓶装水、棉衣、棉被及其他生活用品。

    与此同时,在上海,在浙江,在广东,在重庆,在河南,在江西……在南海之滨,在雪域高原,在松花江畔,在美丽的草原……全国各地捐助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向灾区汇集。

    在本地帐篷储备告罄、对口支援单位仍急需帐篷的情况下,广西想方设法回收了一大批帐篷精心修补后紧急发往对口支援的四川省黑水县灾区--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开始了对口支援灾区行动,帮助解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协助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经济。

    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转移行动--

    连日来,一趟趟紧急转移灾区重伤员的专列、专机从四川灾区奔向广州、西安、天津、济南、上海、南京、昆明、石家庄……截至31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合计89818人,已出院59877人。重庆、湖北、广东、湖南、山东、浙江、江苏等20个省区市共接收四川伤员9245人。

    这是一幕振奋人心的生产场面--

    浙江湖州一家企业承担了为灾区生产5万顶帐篷的紧急任务。缝制车间里,500多台缝纫机在不停运转,800多名工人紧张地工作。为给1400多万受灾群众提供遮风避雨的临时住所,全国各地的救灾帐篷、救灾过渡安置房生产企业,正加班加点,24小时不间断地加紧生产。

    雄厚的国力,来源于长期的发展;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更要靠发展。

    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每一次灾难,都是一种洗礼;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重生。尽管抗震救灾依然处在紧要关头,确保中国经济列车平稳较快前行的任务格外艰巨,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的双胜利。

生命至上,爱心无价。全国人民向灾区伸出温暖的手,危难中展现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激励人们共克时艰,重建家园

5月30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身着民族服装,在校园展示一幅为灾区儿童创作的巨幅海报,并放飞写满祝福的纸飞机。这幅海报长达10米,由参加“2008我们在一起”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公益海报设计征集活动的华人设计师联手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设计。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泪水,为同胞飞洒;灾难,让我们坚强。危难面前,中华民族再次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亿万普通人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温暖的手--

    “我们是农民,有的是力气,这点活算什么,我们来就是想为灾区出点力!”得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来自山东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10位村民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了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赶到了灾区,在安县黄土镇帮助修建受灾群众安置点。

    “这些兄弟每天早晨3点刚过就起床,清扫垃圾、整理要分发的食物;每天晚上10点多了才吃饭,有运物资的车来,他们总是跑到最前头。”在安置点专门负责指挥交通的文光建说起这10个农民兄弟时声音哽咽。

    当突然降临的灾难将6万多同胞的生命瞬间吞噬,当无数张曾经的笑颜被滚落的泪水遮盖,农民、学生、工人、教师、商人、转业退伍官兵……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自己平凡的双手书写着伟大。

    “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这是一位普通商人陈岩的话语。地震发生当晚,陈岩和他的妻子一起,立刻带着捐赠物资赶到绵竹。曾经从事过搜救工作的他,毅然加入到搜救队伍中,最艰难的一次救援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在穿着统一服装的救援队伍中,身着便装的陈岩身影虽然单薄,却是那么令人感动。

    “这地方比较危险,为了挣钱我们不会来,但是为了救灾,我们就赶来了。”在宝成铁路109隧道抗震抢险第一线,来自陕西宝鸡的牛金华开着一辆贴着“义务赈灾”横幅的大型挖掘机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我就是四川人,也是残疾人,腰椎受过伤,家乡遭了灾就要回来作点贡献。” 来自大庆油田的退休工人杨立凯,带着家里所有他认为能用上的东西来到灾区。

    ……

5月30日,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10岁男孩邓俊涛收到杭州慈善总会捐赠的少儿书籍。 当日,杭州各界爱心人士将捐赠的各类儿童节礼物,送给四川地震灾区转移来杭州治疗的受伤儿童,祝愿他们早日康复,并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真情无疆界,大爱越时空。捐款、捐物、义演、义卖……灾区以外的人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深切的关爱。

    “想到被压在废墟下的孩子,听到妈妈为了孩子声嘶力竭的呼喊,看到解放军战士用两手拼命地扒石块救人,我的心都要碎了。”36岁的袁安惠是贵阳市开阳县龙水乡龙江村的一名普通农妇,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第二天,袁安惠卖掉了4只羊,把1000元卖羊款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

    10元、100元、500元……从北京,到香港、澳门、台湾;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青年学生,到解放军战士;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童稚天真的孩童……人们用各种方式,慷慨解囊,支援灾区。

    这是一笔特殊的党费:广大党员干部用自愿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了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感。截至25日,已收到的“特殊党费”达到17.73亿元。首批1亿元“特殊党费”已经转交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使用。

    爱心无价,血浓于水。

    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一条短信在贵州各地迅速传播:“请大家转告大家:雪凝中,全国人民支援贵州;抗震灾,贵州人民献份爱心。”14日一早,贵阳市人民广场上数千人冒雨在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名妇女抱着婴儿,冒着大雨跑到献血车旁,全身已被淋湿,怀中的婴儿还在不停地啼哭。“大姐,到我前面来吧。”这时,几名排在队伍前方的市民立即让出位置,护送这位妈妈上了献血车。

    5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在不断有明显震感的成都市,寒冷的夜风挡不住暖人的温情。上千人排着长队自发到位于成都市林荫街献血点无偿献血。这中间,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医师喻培彬感动地说:“从没看到过这么多人踊跃献血,而且是这么迅速、不顾安危地赶来。”

5月22日,身穿写有“我们在一起”字样T恤的志愿者活跃在四川省青川县孔溪乡。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赶到地震灾区,伸出援手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奉献爱心。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北京、西安、上海、南京、济南、贵阳……一位位普通百姓在一个个献血点前排起长龙。“请将我的血液快点送到灾区”,成了各地民众共同的心声。

    ……

    为受灾的同胞制作一张心意卡、祝福卡,给痛苦的人们传送温情的短信,通过电波一次次播放亲人平安的消息,含着热泪在博客里记下感动自己的瞬间……2008年的这个初夏,真情和关爱,把13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虚拟的网络世界,同样让世界感动。

    5月13日深夜,一位即将前往震中汶川救灾的军人在网上发出一封求救信:他那有7个月身孕的妻子,独自一人被困在震区江油,没有食物和水,亟待救援。

    帖子发出后,立刻被热心的网友迅速转载到各大网站。此后,经过全国数万网友转帖、顶帖、置顶,一场“爱心接力大搜救”就这样在互联网上迅速展开。5月15日傍晚,在全国网友的热情欢呼声中,军嫂王琢终于被找到并成功获救。

    推出抗震救灾专题报道,发布震区电子地图,进行网上全国哀悼,开设网上募捐通道……灾难面前,2亿多中国网民以点点滴滴的奉献,汇聚成大爱的滔滔洪流。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多少这样情真意切的网上诗歌,让无数人流下了热泪,更让无数人激发出抗震救灾的勇气。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昂扬向上,面对灾难,中华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胜利必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编辑: 俞蕾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牵手残疾人
老宅基地栽新绿
就业服务架“金桥”
整治山区公路
奥运放歌 想唱就唱
科技大篷车开进校园
花甲盲人 爱心感人
体育休闲进农村
精品专题
嵊商专刊
创业创新专题
两会专题
党的十七大
行政村调整
工业强市
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
关注台风“罗莎”
抗击台风“韦帕”
创新创业 对话市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全国“两会”
央行年内六次加息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
贝·布托遇袭身亡
日本首相福田访华
四川灾区第一批伤员抵杭
四川灾区第一批伤员抵杭
唐家山堰塞湖近20万人撤离
唐家山堰塞湖近20万人撤离
美凤凰号挖掘火星土壤
美凤凰号挖掘火星土壤
嵊州根雕,破茧化蝶
嵊州根雕,破茧化蝶
生活资讯
卧龙地震30小时孤岛实录
夏季防痘好办法 多吃凉拌菜
懒惰美眉的护肤好方法
睡眠时间适中的人最苗条
“最牛民房”震后独存
娇艳床品尽展夏日卧室百变风情
充满了爱意的精致配饰
心理援助 点亮心灵之灯
六一:关注儿童乘车安全(1)
超值 美的2匹柜式空调
切尔西新帅人选无悬念
演艺界及网友声讨莎朗·斯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